釋閩南語中的「僥倖」一詞

例一:
    路途離遠真僥倖,招娘手巾攦做平。

(「路途離遠」之怨,實「不幸」之嘆也!)

例二:
    夭壽車長偌僥倖,沒能加停五分鐘。

(閩南語「僥倖」音叶「撓狠[ㄏㄧㄠ ㄏㄧ工v]」,
而後者音同「梟雄」。)

例三:
    僥倖奼婦若要交,------。

(此處的「僥倖」有「惡毒」之意。)

例四:
    娘子不可偌僥倖,招你諫訕云無閒。

(「偌僥倖」猶云「偌恁缺德」。)

例五:
    想著奸狠真僥倖,狀像王魁誤桂英。

(「真僥倖」有「皇天不佑」的意味。)

例六:
    僥倖兼失德,悽慘兼落魄。

(「僥倖」與「失德」相提並論。)

    僥倖,求利不止貌。儌幸,覬非望也。徼,求榮幸
也。徼倖,佞倖。<辭源>釋「僥倖」云「意外的獲得,
不應得而得。」「路途離遠」之怨實「不幸」也!「僥
倖」在閩南語的釋義中適得其反者,蓋因某些「求利不
止」之人,勢必「無所不用其極」,反而帶來極端的不
幸;或因其不擇手段,而成了「惡毒」、「作孽」的代
名詞;又或者在「非望落空」者、「痛恨壞人蒙天眷顧
」者的心中,「僥倖」又憑空添加了「天不仁以萬物為
芻狗」的釋義!總之,「ㄏㄧㄠ ㄏㄧㄥ」一詞在
閩南語中,只能作缺德、皇天不佑等負面的解,對佞倖
、求榮幸、覬非望、求利不止者毫不留情的誅心。

    又,狠:獸名、犬鬥聲也、本作豤、齧也,本無兇
惡而殘忍、用全力、嚴厲地等義。<廣韻>:「很,俗作
狠。」<孟子>:「好勇鬥很。」<吳語>:「今王將很天
而伐齊。註:很,違也。」<玉篇>:「很,諍訟也。」
<禮‧曲禮>:「很毋求勝。註:很,鬩也,謂諍訟也。
」<說文>:「很,不聽從也。一曰,行難也。,很也
。」<六書故>:「今人以忿恨不可解為。」今「很」
字作「非常」解,實由於「許恁(ㄏㄧㄚ ㄌㄧㄣ)
」的聯結音(ㄏㄝㄣ\)被誤作「很」;今「狠」字之所
以作「兇惡而殘忍」解,實「凶(咎惡)」、「兇(擾恐)
」、「恟(憂懼)」、「洶(洶湧)」、「(喧戾之聲)」
、「遑(遑遽)」、「(忿恨不可解)」、「倖(惡毒、
作孽、缺德)」等字義的集合體。閩南語「倖」音同「
」,故易誤以「」為「倖」。閩南語「反撓」、「
撓坦」等的「撓」皆音(ㄏㄧㄠ)同「僥」,有「惡毒」
、「作孽」、「缺德」、「皇天不祐」等訓義的「僥倖
(ㄏㄧㄠ ㄏㄧㄥ)」若改作「撓」,不失為解決
此一語文上之困境的一個好辦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