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休、遂、束、卒、止等的區分

    息:音熄。喘也、一呼一吸為一息、大聲嘆曰太息
、累氣曰累息。一曰止也、猶安也,言茍且取安也、且
止之辭、處也。生也、子曰息、出錢生子亦曰息。勞也
、休也、塞也、塞滿也、土自長無限曰息壤。息夫,複
姓。戎類有六,五曰鼻息。閩南語「消息」的「息」音
「sit(ㄒㄧㄣ)」、「聲息」的「息」音「sueh(ㄙㄨ
ㄝ)」、「熄火」的「熄(息)」音「sip(ㄒㄧㄇ)」
、「利息」的「息」音「sek(ㄒㄧㄥ)」,「休息」
的「息」文言亦音「sek(ㄒㄧㄥ)」,而白話讀作「
suah(ㄙㄨㄚ)」,如「蔕蒂息去了」!

    休:朽平聲。美善也、慶也、宥也。休休,儉也。
休沐,言休假也。休息、致仕曰休、傀儡戲曰休亦曰提
休、氣以溫之也、庥蔭也。燠休,痛念聲,同咻。閩南
語「休息」、「休假」的「休」音「hiu(ㄏㄧㄨ)」;
「休倦」、「休喘」的「休」音「hi@h(ㄏㄧㄜ)」;
「扮戲的要休,看戲的不休」的「休」音「suah(ㄙㄨ
ㄚ)」,從「休息」的「息」處得音。

    遂:音穟。達也、進也、成也、從志也、稱也、竟
也、盡也。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擅成事也、舒肆之
貌、物生出曰遂、遂謂名位成達者、充備也、順也、因
循也。小溝也。鄉遂,郊外地。閩南語「遂願」、「遂
心」等的「遂」皆音「sui(ㄙㄨㄧ)」;「不遂講焉
爾」、「不遂無及你講」等的「遂」皆音「sai(ㄙㄞ)
」;「遂無更再沐薰酒」、「遂立志報效國家」等的「
遂」皆音「t@(ㄉㄜ)」;「遂哪位來?」、「遂今兒
起」等的「遂」皆音「tui(ㄉㄨㄧ)」,此由「逐」
得音(遂、逐本一字之分化);「遂未能如願」、「遂因
禍得福」等的「遂」皆音「suah(ㄙㄨㄚ)」。遂有「
盡」義,故「已遂」亦無異「已ㄙㄨㄚ」。

    束:音述。縛也、五疋為束、五十矢為束、脯十脡
曰束、約也。「拘束」、「約束」、「收束」、「結束
」、「束縛」等的「束」皆音「sok(ㄙㄛㄥ)」;「
束束」的「束」音「s@h(ㄙㄜ)」,此形容「身
材窈窕」,不同於病態的「瘐」;漱字從束,「漱口
」的「漱」音「ㄙㄨㄚ\」,是以「收束」的「束」除
音「sok(ㄙㄛㄥ)」而外又音「suah(ㄙㄨㄚ)」,
「收束」、「結束」皆積漸而有「完畢」之意。

    卒:音啐。盡也、已也、大夫死曰卒。急也、匆遽
之貌、暴也、窣亦作卒。與倅同,副貳也。閩南語「兵
卒」、「走卒」等的「卒」皆音「chut(ㄗㄨㄣ)」;
「倉卒」的「卒」音「ch@h(ㄗㄜ)」;「卒去了!」
的「卒」音「chhuah(ㄘㄨㄚ)」,「蒙主寵召」的另
一種說法;「卒尾(結尾)」、「戲扮卒了」等的「卒」
音「suah(ㄙㄨㄚ)」。

    止:停也、足也、靜也、已也、息也、居也、留也
、語辭、與趾同。容止、舉止、心之所安為止、俗謂德
行曰行止。按:足,止也、正也、古作疋(音蔬)、古文
雅字;雅,正也;,古文正字、古文以為雅字,亦以
為足字,或以為胥字。閩南語「停止」、「終止」等的
「止」皆音「tsi(ㄐㄧ\)」;日本語「足」音讀之「
(soku)」,前一音音同閩南語「蔬」,「雨止了」、
「戲止了」等的「止」皆音「suah(ㄙㄨㄚ)」。

    撒:散去也、一曰放也、擲也。所謂的「撒手人寰
」,也就是說「人生此『suah(ㄙㄨㄚ)』了」,這
個層面有似於「卸」,惟未達「(絕也、彫落也)」的
地步。放撒(ㄙㄢ)」也作「放摋」、「放棄」,義同
「捨卻」、「棄卻」;旋:反也,通作還。閩南語「無
許久旋破產」的「旋」音「suah(ㄙㄨㄚ)」;卻:止
也。卻去加人為俗,音近「suah(ㄙㄨㄚ)」,閩南
語「明明都講好了,你卻又復變卦?」、「煮徦茲恁膳
饈,卻無人要食!」、「荳油分你搵,卻括荳油兒
捧捧去!」等的「卻」,皆既可音「khiok(ㄎㄧ工)
」又可音「suah(ㄙㄨㄚ)」。又,閩南語「伊第無份
矣,你卻有?」、「焉爾就明白了,卻不是?」等的「
卻」也音「suah(ㄙㄨㄚ)」,含有「難道」之意。庶
:近辭。閩南語「庶幾若欠伊的」、「庶幾若真的然」
等的「庶」皆義近「卻」音「suah(ㄙㄨㄚ)」,「庶
逃過一劫」的「庶」又同「纔」音「chiah(ㄐㄧㄚ)
」。閩南語俚俗有句「精閉」的指謂喻人「不中用」曰
「息精(ㄙㄨㄚ\ ㄒㄧㄠv)」,作「休」、「止」似乎
都不如作「息」恰當,音、義通順為第一要務。

    「煞」為俗「殺」字,除煞星、煞氣、衝煞、凶神
惡煞等外,餘皆有濫用之嫌。所謂「煞費苦心」本即是
「甚費苦心」,「煞是好看」本即「甚是好看」也,「
羨煞」的本義乃是「羨甚」。「煞」音近「似」,客家
話謂「其」曰「厥(ㄍㄝ)」音近「介」,所謂「煞有
介事」說穿了不就是「似有其事」嗎?所謂的「像煞」
意即「像似」,也可以是「像甚」。「褻」音近「煞」
,「褻風景」者風景遭受褻瀆,以致穢褻不堪也!所謂
的「煞風景」本應作「褻風景」。惟,韓愈<孟郊墓誌>
:「惟其大翫於辭而與世抹摋。註:掃滅也,古通用末
殺。」從「抹摋了大好風景」的角度也說得通。「」
音近「殺」,<集韻>:「,緩行貌。」閩南語俚俗
有「放屎性命」的說法,又形容動作遲緩曰「慢弛
」,其所以慢慢的「」,或許因為有的是時間,甚或
就是為了要打發掉時間,故所謂的「殺時間」本應作「
時間」。日本語音讀謂「足」曰「(soku)」,前
一音節音近「suah(ㄙㄨㄚ)」,「足」又訓作「止」
,所謂的「煞車」本應作「止車」。卒:盡也、已也,
所謂的「煞尾」本「卒尾」之誤。英文的「Stop」與「
End」,若翻譯成中文,須視其句子的內容,未有一定
的用字。「息」有生(生息)、止(休息)相反二義,此吾
所謂「由音生義」,再「依音義覓字」也!

按:
    <說文>:「歇,息也。」「歇息」猶云「休息」。
「息」加火為「熄」,<說文>:「熄,畜火也。一曰:
滅火。」「一呼一吸」為「息」的本義,在上古取火極
其不易的年代,「熄火」即是「畜火」,也就是讓火「
休息」,熄火的方法使用的是「塞滿」,雖然熄掉了火
燄,餘燼仍然還在燜燒。待起火不再那麼困難之後,「
熄火」才有了「滅火」之義,「休」與「息」也才有了
「終了」之義,否則「吾命休矣!」、「他生未卜此生
休」將不知所云,「休兵」、「休妻」、「休得胡說」
、「休再提起」也將不是憑一「休」字即可「平息」。
「休說」猶言「勿說」,「勿」者「無」也,「終」即
是「盡」,「盡」、「已」均即是「止」。餘燼煽風復
燃,灰燼愈積愈多,此「休養生息」之謂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