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字專論
許,聽也、與也、從也、可也、約與之也、進也、
信也、期也、姓也。與鄦通、滸一作許。邪許,眾人之
聲。除此之外,再無別義。<辭源>、<辭海>等近代字書
卻多出了(1)或者─也許。(2)很─許多、許久。(3)地
方─何許人。等三義,此中必有緣故!
閩南語「許(ㄏㄧ\)」音近「或(ㄏㄧㄥ)」,「
狐疑」倒裝為「抑或」,又音訛為「也許」。「或許」
本應作「或是」、「或係」,又衍生出「還須」、「興
許」二詞,此「許」之所以有「或者」之義也。
閩南語「若恁大」分化出「此(ㄐㄧㄚ)恁大」與
「彼(ㄏㄧㄚ)恁大」兩者說法,分別自「何若」的「
若」、「何」得音。閩南語「彼(ㄏㄧㄚ)」音近「許
(ㄏㄧ\)」,遂訛「若(干)多」、「若(干)久」作「許
多」、「許久」,而「何許人?」實乃「何若(如)人?
」之訛,粵語「幾許(ㄏㄝv)?」義同且音近「幾何?
」,「許(ㄏㄧ\)」又音近閩南語謂「那裏」的「ㄏㄧ
ㄚ(彼、遐)」,因而誤以為指地方也。
國語「許」音近「些」,「飲許酒、食許菜、一日
抄許、欠人的先還許」等的「許」,都通作「些」,「
些許」音叶「稍許」、「斯須」,「飲許酒」有可能是
「飲些許酒」的省音,這些「許」閩南語都從「幾許」
的「幾」音「ㄍㄨㄚ」,「稍許」的「許」又音「ㄎ
ㄨㄚ\」,作為姓氏的「許」音「ㄎㄛ\」。閩南語「無
許多」、「無許久」等的「許」音「兀ㄨㄚ」,但亦
有可能是「若(ㄌㄨㄚ)」的走音,本應作「無如許多
」、「無如許久」;若音「ㄏㄧㄚ」,更直接就是「
無許恁多」、「無許恁久」的省音,有「如此」、「那
麼」之意,義近「何恁」、「彼恁」。
<世說新語‧規箴>:「自後賓客絕百所日。」「百
所日」義同「百數日」,國語「許」音近「所」,而閩
南語「百許日」音義皆同「百餘(兀ㄨㄚ)日」。所在
、住(處)所互為倒裝,<世說新語‧任誕>:「王戎晨往
裴許。」、同書「巧藝」:「荀有寶劍,常在母鍾夫人
許。」閩南語「許」音(ㄏㄧ\)近謂「那裏」的「ㄏㄧ
ㄚ(彼、遐)」,及英語謂「在這裏、向這裏」的「Here
」之前一音,因而誤以為指處所。<廣韻>:「很,俗作
狠。」<玉篇>:「很,爭訟也。」<說文>:「很,不聽
從也,一曰行難也。」「許」本無「很」義,「很」本
亦無「非常」之義,「許恁」或「何恁(ㄏㄧㄚ ㄌㄧ
ㄣ)」急讀之音(ㄏㄝㄣ\)近「很」,故訛「若恁多」
為「許多」、「若恁久」為「許久」也。
閩南語「許可(ㄏㄧ ㄎㄜ\)」音叶河鼓(牽牛星)、
黃姑(河鼓)、黃鵠、鴻鵠、鴻溝、壕溝、扞格、閩南語
謂「銀河」的「河溪(ㄎㄝ)」、分隔、分開、法規、犯
規、悔改、悔過、斧柯、伐桂、浮誇、烘烤,倒裝為干
犯、遘禍、砍伐、康復、乾涸、困乏、亢旱、夸父、隔
閡、溝壑、更番、廣寒(宮名)等,故「許」音「ㄏㄧ\
」又音「ㄎㄛ\」。「隔閡」又音轉為睽違、絓礙、關
隘、管鑰、魁梧、孔武、狂妄、跨越、過眼、過往、英
語表[離去的;失去的;無望的;死去的]等的「Gone」
、日語謂「河川」的「(kawa)」,倒裝為物故、輓
歌、穩固、永固、頑固、遺孤、勇敢、愚悃、愚公、吳
剛、禺(海神)、日語謂「若」的「(waka)等,以
上叶音義為「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牛郎織女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之源頭。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嘆。註:若,海神。」此海
神即是「龍」。<類篇>:「滸一作許。」「ㄏ」、「ㄒ
」二聲母常相通轉,故國語「許(ㄒㄩv)」閩南語音「
ㄏㄧ\或ㄏㄨ\」。許又與鄦通,<史記‧鄭世家>:「鄦
公惡鄭于楚。註:鄦同許,許靈公也。」「鄦」字從「
無」,「無」加手為「撫」,「撫」音近「虎」,「許
」又火五切音虎,<詩‧小雅>:「伐木許許。朱傳:眾
人共力之聲。」<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
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註:許音虎
。」<字彙補>音虛,「邪許」應讀如「ㄧㄚ ㄏㄨ」
甚至「ㄏㄝ ㄒㄧㄛ」,乃有似眾人之聲。
- Feb 23 Sun 2014 22:46
98 「許」字專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