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郝」字的讀音

    前行政院長郝伯村先生的公子郝龍斌先生,如今不
但貴為臺北市的市長,而且是下一任總統的熱門人選,
因此其為傳播媒體的寵兒,自是不在話下。國語的「郝
」字音同「好」,電視臺的閩南語新聞播報員把「郝」
讀作「ㄏㄜ\」,這個讀音是正確的嗎?

    <康熙字典>「郝」字有三種切韻:(一)<廣韻>「呵
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並音壑。(二)
<廣韻,集韻,韻會>並「施隻切」音釋。(三)<廣韻,
集韻>並「昌石切」音尺。今「壑(ㄏㄨㄛ\)」並不音同
「好(ㄏㄠv)」,國語「呵各切」則音同「ㄏㄜ\」。

    「郝」字從「赤」,「赤」的主要讀音「昌石切,
音尺」,另有「七跡切,音戚」、「敕略切」二讀音俱
不重要。<博雅>:「赫,赤也。」「赫」字有三個主要
切韻:(一)呼格切、郝格切,並音煂。(二)虛訝切,音
嚇,與嚇同。(三)施隻切,音釋。國語「煂(ㄏㄜ\)」
音同閩南語「好」。赤加為赦,通作舍,閩南語依其
「始夜切、式夜切」讀作「ㄒㄧㄚ」。

    「赦」加虫為「螫」,「螫」施隻切音釋,又式夜
切音赦,亦作。又,呼落切音臛。<集韻>:「,黑
各切,音郝,同。」又丑略切音。<集韻>:「,
黑各切,音郝。」今國語「螫」音「ㄓㄜ」;有菜曰羹
、無菜曰臛,經焙灶焙乾之帶殼的龍眼乾閩南語稱曰「
龍眼臛(ㄎㄤ)兒」,閩南語「螫」、「」均有「ㄍ
ㄚ」、「ㄘㄞ」、「ㄐㄧㄚ」三種讀法,如「扈
蚼ㄍㄚ徦一疤一疤」、「扈虎頭蜂ㄘㄞ著」、「
及我ㄍㄚ ㄐㄧㄚ」等。閩南語「黃赫赫」的「
「赫」音「ㄏㄜ」,「郝」讀同「赫」可也。

    「螫」又音「赦」、同「」;「」字從「若」
而音「郝」、同「」,可見「」為「」字之省,
今「郝」所以音「ㄏㄠv」,實與「若」字有關。

    傳說「女媧」摶黃土造人,實即最原始之圖騰名,
「女媧」音叶嘔(小兒語)、弄瓦(生女)、黎元(百姓)
、你我,倒裝為嫛婗(人始生)、兒女、蚵蠪(蜥蜴)、吾
儂,分化出鱷、龍兩音,上古人本操複音語、奉龍為圖
騰,「龍」即是「鱷」,所有的語詞皆由「女媧」及其
倒裝所衍生,再由音生義,待有了文字之後再依音義覓
字。「女媧」又音叶諾言、然也,倒裝為允諾、唯諾、
曰若、安若、焉若、宛若、猶如、有如等,又音轉為荷
諾、何如,倒裝為如何、任何、容或、奈何等,「何」
音近「赫」、「煂」、「壑」、「臛」、「侯」等音。
「侯」又通作「何」,又發語辭,與唯、惟、維同意,
又與兮通,「郝」字所以音「ㄏㄠv」遠溯於此。

    閩南語「焉若(ㄋㄨㄚ\或ㄋㄚ\)」又音轉為「焉怎
(ㄗㄨㄚ\或ㄗㄚ\)」,「怎(ㄗㄚ\)」又音轉為「誰(ㄙ
ㄚ\)」。<讀書通>:「誰通作孰。」「孰」音近「誰」
又音「ㄐㄧㄚv」,詰詞的「若何?」閩南語曰「ㄋㄚ
ㄏㄨㄝ?」、詰詞的「誰何?」閩南語曰「ㄙㄚ ㄏ
ㄨㄝ?」。「指示代名詞」的「那」本即是「曰若」
的「若」;「疑問之詞」的「哪」本即是「焉若」的「
若」。<集韻>:「喏,應聲。」喏,古文諾字,<玉篇>
:「喏,敬言。」古者下屬應答上司的「喳(ㄓㄚ)」或
「(ㄓㄜ)」本應作「喏」。閩南語「若恁大(偌大)」
的「若」音「ㄐㄧㄚ」,又從「何」音「ㄏㄧㄚ」
。「螫」音(ㄓㄜ)同「」、音(壑、臛)近「何」,又
音(赦、釋)近「誰」;「」、「」皆音(郝、熇)近
「何」、音(哲)近「」、音(、ㄘㄞ)近「赤」;
<集韻>:「誰或作唯。」「赦」、「赫」一音之轉,由
「若」可窺見「郝」字讀音的源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