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五回:「清長老道:『你既是我師兄真大
師薦將來我這寺中掛搭,-----。』」書末的註釋說:「
和尚寄住別的廟裏,因為含有臨時性質,把隨身用的簡單
東西都掛在禪房的掛鉤上,所以叫做掛搭,有時也寫作掛
褡或掛單。」然而,閩南語謂「買車票」,甚至購買一切
的入場券,都叫做「掛單」,最初當屬同一個來源。
    <廣韻,集韻>並:「,行貌。」又或作,
、掛搭、掛單、勾搭、勾當、鶻突、孤獨、困頓等
俱一音之轉,倒裝為、耽擱,音轉為蔕芥、打攪、跿
、踶跂、蹢、跢跦、哆嗦,倒裝為、躞蹀、踥
蹀、蹉跎、錯憚、蹭蹬、顫抖,<水滸傳>第一回:「去投
托老經略相公處勾當。」今謂不正當的事或行動曰「
勾當」,乃辭意的變壞作用,<虞初新志.名捕傳>:「見道
旁有捕賊勾當,與州解相噪。註:勾當,差役名,即捕快。
」勾當又轉用為衙役之稱;<聊齋誌異.嬰寧>:「設鶻突
官宰,必逮婦女質公堂。」鶻突今作糊塗,倒裝為突兀;
困頓,困躓也;<前漢書.賈誼傳>:「細故蔕芥,何足以疑?
註:蔕芥,小鯁也。」<類篇>:「跿,跣也。」<莊子.馬
蹄篇>:「躄躠為仁,踶跂為義。音義:用心力貌。」;<博
雅>:「蹢,跢跦也。」<禮.三年問>:「蹢焉,踟躕焉
。釋文:蹢,不行也。」<廣韻>:「,凍相著也。」
<廣韻,集韻,韻會>並:「躞蹀,行貌。」<楚辭.涉江>:「
「眾踥蹀而日進兮。註:踥蹀,行貌。」<說文>:「蹉跎,
失時也。」<後漢書.寒朗傳>:「二人錯憚不能對。註:
錯憚,猶倉卒也。」木華<海賦>:「或乃蹭蹬窮波。註:
蹭蹬,失勢貌。」因為外出「勾當」,沿途十分「蹭蹬」,
雖然「踶跂」「躞蹀」,不料「蔕芥」「耽擱」,「蹢
」、「跢跦」多時,「糊塗」「錯憚」趕路,磨破草鞋「
跿」而行,旅途「困頓」錯過了宿頭,以致「蹉跎」至
今,「」得直打「哆嗦」,全身都在「顫抖」,荒郊
野外「孤獨」一人,只得前來「打攪」、「勾搭」,千萬
莫怪「突兀」,務請允許今夜在府上「掛搭」!旅行中途
休息飲食,俗音叶蹢躅、打攪曰「打尖」。
    「掛單」並不是「割單」,猶如「摭票」亦不是「
拆票」,閩南語謂上藥舖抓藥說「摭(ㄊㄧㄚ下去)藥兒
」或「(ㄊㄧㄝ上去)藥兒」、謂沽酒說「揲(ㄉㄚ下
去)燒酒」,<禮.禮器>:「有順而摭也。疏:猶拾取也。
」<揚子方言>:「摭,取也,陳、宋之閒曰摭。」「抓藥
」蓋即「摭藥」之音訛;<儀禮.有司徹>:「乃摭于魚腊
俎。註:今文摭為揲。」<說文>:「拓,拾也,或作摭;揲,
閱持也;,撮取也,或作。」<集韻>:「拓古作。」
拓、、摭、揲、音各不同,而同出一源。
    <西遊記>第六十九回:「八戒道:『八百八味,每味
三斤,只用此二兩,誠為起奪人了。』」<廣韻>:「
,愛觸忤人也。」<集韻>:「,牴牾也,一曰不循
理。」「起奪」是拿人開玩笑、耍人的意思,音、義均
接近閩南語謂「玩耍」的「佚陶(ㄑㄧㄣ ㄊㄜv)」,
以及謂「耍人」的「(ㄐㄧ\ ㄉㄧ)」。
    <水滸傳>第十三回:「說猶未了,只見那漢叫一聲『
阿舅,救我則個!』」同書第十六回:「楊志道:『願聞良
策則個。』」又,同書第二十三回:「滿縣人都饒讓他些
個。」、「那婦人也笑道:『官人恕奴些個。』」這兩
處的「則個」屬語尾助詞,猶如今人言「一下」或「一
下子」,又有重複語意的意味,「些個」亦然,只是語氣
顯得較為和緩,沒有「則個」那麼急迫。
    <集韻>:「箇,亦作、介,俗作個。」一人曰一,
<左傳.昭公三年>:「齊.公孫卒,晏子曰:『又弱一
焉。』」<六書本義>:「,竹一枝也。」<書.泰誓>:「
若有一介臣。」<大學>作一臣,閩南語「一(ㄝv)」
音近「一下(ㄝ下去)」;凡稱「此箇」為「者箇」,今俗
多作「這個」,音近「則個」,又音轉為「些個」,「則
」音近閩南語「一」的通俗音「ㄐㄧㄣ下入」。在北臺
灣的閩南語謂「幫忙」曰「兜相共」,此「相共(ㄙㄚ下
去 ㄍㄤ下去)」及「小可」或「少許」應與「些個」同
源,故「相共研究」的「共」音近「個」。
    <水滸傳>第一回:「王進看了,道:『好了!遮莫去那
裏陪個小心,借宿一宵,明日早行。』」「遮莫」音近「
終無」,有儘管、哪怕、拚著、無論、莫非等意思,卻音
近閩南語表示「此刻」的「目(ㄐㄧㄣ ㄇㄚ\)」,
「遮莫」本身實蘊涵著不再等待的意味,兩者雖同出一
源,但各個方言區由於時空等因素,久而久之,各自發展
出其不同的語義,而又各自依其音義擇字。音ㄓㄜ/,
或作輒;又音攝(ㄕㄜ\)、音聶(ㄋㄧㄝ\),「目」倒
裝為「目」,閩南語前者表「馬上」或「立刻」,後者
指「一下子」而言,然而「目(ㄌㄧㄇ下去 ㄇㄧ下去)
」卻又有應寫作「連鞭」的用字主張。客家話問人「現
在幾點?」說「目(ㄌㄧㄚ上去 ㄇㄢv)幾多點?」以轉
瞬間的目來指示,應比策馬揚鞭要快得多!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武松在轎上看時,只見亞肩
疊背,鬧鬧攘攘,屯街塞巷,都來看迎大蟲。」附註說:「
亞同壓」,<紅樓夢>第二十九回:「黑壓壓的站了一街的
車。」其實與其說「亞同壓」,毋寧以「亞同挨」為是,
「黑壓壓」若非「黑黶黶」即是「黑鴉鴉」之誤,果然
第六十五回即又作「挨肩疊背」而義同;<紅樓夢>第三
十七回李紈道:「怡紅公子是壓尾,你服不服?」「壓」
畢竟有「伏」之義,這時不如啟用「押」。<水滸傳>第
二十三回:「那婦人自粧許多奸偽張致。註:裝模作樣。
」閩南語「張致」是「注意」的意思,又音轉為指「故
意」的「挑達(ㄉㄧㄠ下去 ㄉㄧ上去)」,及國語的「挑
剔」、「僣侻(狡滑)」、「唐突」、「搗蛋」。
    <水滸傳>第三回:「我女兒常常對他孤老說提轄大
恩。」同書第二十三回:「他的蓋老便是街上賣炊餅的
武大郎。」「孤老」的意思略近於「官人」之類,娼妓
謂游婿曰「孤老」或「婟嫪」,非正式關係中的婦女對
所結識的男人稱「孤老」,幫閒等輩有時也稱他所倚靠
接濟的人做「孤老」,蓋猶現代人之所謂「闊老」;「蓋
老」是對具有夫妻關係者的一種輕薄稱呼,男的叫「蓋
老」,女的叫「底老」。孤老、蓋老、婟嫪、闊老、靠
攏、關聯、伉儷、官人、恭人實皆一音之轉,倒裝為牢
固、凝固、牢靠、老公、令公、郎倌、郎君、奴家;英
語謂女士曰「Lady」音叶麗都、螺鈿,倒裝為「底老」
、「頂老」,<說文>:「婟嫪,戀惜也。」閩南語謂小氣
曰「婟嫪」;婟,音顧又音戶,婟嫪又音轉為賄賂、浮浪
、風流、呵暱、黃牛、胡亂、烏龍、旖旎、遊樂,倒裝
為嫪毐(淫也)。<水滸傳>第三十一回:「宋江道:『你恰
纔說是清風寨知寨的恭人。』註:皇帝給官吏老婆封號
的一種,一般用作對婦人的一種尊稱。」同書第二十八
回:「正是蔣門神初來孟州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裏唱說
諸般宮調的頂老。註:妓女、歌妓。」舉凡人際關係之
稱謂,俱由女性轉而應用於男性,本源自圖騰名。
    <紅樓夢>第二十五回:「我攢了幾兩體己,還有些衣
裳首飾。」<水滸傳>第三十二回:「花榮手下有幾個梯
己人。」「梯己」即今所謂「體己」,卻音近「知己」
之閩南語音。同回目:「這婆娘極不賢,只是調撥他丈夫
行不仁的事。」「調撥」音、義皆近「挑撥」。同回目
:「這等賴皮賴骨,不打如何肯招?」、「明日卻來和我
白賴。」賴皮、白賴互為倒裝。同回目:「聽得兄長殺
了一個潑花。」第三十一回:「只為殺了一個煙花婦
人,變出得如此之苦!」這兩處所謂的「花」或「煙花
」,其實均為「鉛華」之誤。
    <水滸傳>第三十回:「為是他有一座酒肉店在城東
快活林內,甚是趁錢。」、第二十八回:「僕從搬出酒餚
果品盤饌之類,先要來參見小弟,然後許他去趁食。」、
第三十四回:「因此一逕來比並戟法。」、第四十五回:
「你也這般搭纏。」、第五十五回:「我今夜多敢是不
歸。」、第六十回:「倒敢有場好笑!」「多敢」義同「
倒敢」,盤饌、盤飧一音之轉,「趁錢」、「趁食」、「
比並」、「搭纏」、「多敢」的字句亦應用於閩南語。
同書第三十八回:「多人說道:『他是個沒頭神,又無家
室,-----,東邊歇兩日,西邊歪幾時,-----正不知他哪裏
是住處。』」閩南語「沒頭神」卻是「丟三落四」的意
思。同書第一回:「史進又不肯務農,只要尋人使家生,
較量槍棒。」「家生」音近閩南語謂傢伙、器具的「家
私」。同書第三十一回:「侍兒不是花知寨的渾家。」
臺灣北部謂小老婆音渾家曰伙記。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石秀見了,也喜端的便益。
」「便益」又音近「便宜」。同書第四十四回:「只見
裏面婭嬛捧茶出來。」「婭嬛」音近「ㄚ嬛」。同書第
四十回:「敲得門開,我自有擺布。」同書第六十一回:
蔡福得了這個消息擺撥不下。」「擺佈」義同「擺撥」
,今多僅用於被擺佈的場合。同回目:「我等皆被陷於縲
絏。」「縲絏」、囹圄、牢獄皆一音之轉。同回目:「
交結權勢,浸潤官長。註:浸潤,讒言逐漸讓別人聽信,如
同把東西逐漸浸濕一樣,用讒言討好的意思。」「浸潤
」與「進讒」實同出一源,<說文>:「,蟲名,借地名
,漢中有縣,地下多此蟲,因以為名,考其義,當作潤
蠢。」<後漢書.吳漢傳>:「宕渠楊偉、徐容等。註
:<十三州志>音春、音閏,其地下濕,多蟲,因以
名縣。」「」上下二音互為倒裝,讒音近蠢。臺灣
有清明吃「餅(春捲)」之俗,閩南語「(皮也)」音
「潤」,又謂伸縮脖子的動作曰「」。<水滸傳>第
四十七回:「剛說扈家莊有這個女將,好生了得。」「了
得」音叶麗都、厲斗、老到、老大、老爹、老丈,閩南
語謂女孩伶牙俐齒曰「厲斗」。同書第四十六回:「且
一壁廂去,叫你便來。」同書第三十八回:「先自驚得呆
了半晌。」又,秋翁<張巡殺妾饗將士>:「耳邊廂只聽得
萬馬奔騰。」、<紅樓夢>第一回:「忽見那廂來了一僧
一道。」、<三國演義>第一百回:「不一時,四壁廂喊聲
大震。」「壁廂」實與「邊廂」、「半晌」同源。<紅
樓夢>第六十二回:寶玉「一壁低頭,心下暗想。」<水滸
傳>第二回:「一面疊成文案,一壁差人杖限緝捕兇身。
」「一壁」音叶「一邊」,「四壁」即是「四邊」。
    今人少說「了得」,而改說「了不起」,其實「了不
起」乃是「了得」與「勃窣」合音的省略,司馬相如<子
虛賦>:「媻珊勃窣上金堤。」勃窣,行緩貌,閩南語謂神
氣曰「勃窣(ㄆㄨ ㄑㄧ下去)」,「了不起」者殆本形容
「志得意滿」的樣子也。<晉書.王衍傳>:「樂廣嘆衛玠
曰:『誰家生得寧馨兒?』」「寧馨」音近「靈精」,俗
謂「狡黠」曰「鬼靈精」,閩南語謂腦筋「靈光」之人
曰「靈精」,蓋云誰家能有這麼靈精的兒子也!<史記.留
侯世家>:「漢王怒酈生曰:『豎儒,幾敗乃公事。』」豎
儒音近豎子,閩南語謂「豎子」曰「豎兒」;「乃公」音
近令公、公,音轉為令君、令尊。
    <紅樓夢>第七回:「他雖靦腆,卻脾氣拐孤,不大隨
和兒。」同書第六十一回:「高高的孤拐,大大的眼睛。
註:這裏指顴骨。」韻書「靦」但音「腆」,而<辭源>、
<辭海>均又音「愐」,此古人操複音語之明證也!<西遊
記>第十五回:「行者道:『伸過孤拐來,各打五棍見面,
與老孫散散心。』註:這裡指腳踝。」拐孤、愅詭一音
之轉,倒裝為孤拐、枸榾,<荀子.禮論篇>:「愅詭。註:
變異感動之容。」<玉篇>:「枸榾,木中箭笴。」<本草
圖經>作狗骨,一名枸橘,今名七里香。違俗立異為激詭,
<後漢書.范冉傳>:「冉好違時絕俗為激詭之行。」枸榾
音叶古怪、搞怪,倒裝為枸杞、枸橘;愅詭音轉為激詭、
奇怪、譎觚,閩南語「骹(腳)骨」音叶國語愅詭、「奇
怪」音近國語古怪;袁枚<小倉山房集>書麻城獄:「三代
而下,民之譎觚甚矣!」「譎觚」是奸詐狡滑的意思,「
詭譎(奇怪)」又為其倒裝。
    <劉賓客嘉話錄>載:「楊國忠嘗會諸親,時知吏部銓
事,且欲大噱以娛之。已設席,呼選人名,引入於中庭,不
問資序,短小者道州參軍,胡者湖州文學,簾中大笑。」
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縣,<錦繡叢書選譯>的註既知「胡
」是唐代對西北邊疆民族的泛稱,特指西域一帶的人,胡
人的特點是深目多鬚,而唐時已稱鬚為胡,故與「湖」諧
音,但又說道州多矮人,則殊無根據,其實「道」乃是「
短」的諧音,<說文>:「矮,短人也。」<博雅>:「,短
也,與同,或作。」<集韻>:「,短貌。」<五音集
韻>:「,吳人呼短物也。」去矢加口為咄,閩南語泉
州腔「」亦音近「道」。<資暇集>:「代稱士流為醋
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愚以為(上述)四說皆
非也,醋宜作措,止言其能舉措大事而已。」「醋大」或
「措大」可由「蹭蹬(失勢貌)」、「(牴牾、不循
理、愛觸忤人也)」、「(醜疾人、面柔下人以色不
能仰者也)」、跱(行不進)」、「蹉跎(失時)」、「
謥詷(急言)」、「衝動(情緒失控)」、「戇憧(愚貌)」
、「迍邅(難行不進貌)」等尋繹其語意。
    <紅樓夢>第四十回:「下作黃子,沒乾沒淨的亂鬧!
註:黃子,指生成的胚胎;『下作黃子』與『下流種子』
同義。」同書第四十四回:「這還了得,快拿了那下流種
子來!」、「這下流東西,你越發反了!」第四十五回:「
你一個奴才秧子,仔細折了福!」第八十三回:「別修的
像我嫁個糊塗行子守活寡。」第六十三回:「好極!你們
瞧瞧這行子,竟有些意思。」閩南語「秧子」音同「黃
子」,通常指的是稻禾的秧苗,此處「黃子」卻因字義轉
而指生成的胚胎。「種子」須待發芽之後方始變成「秧
子」,「種子」音近「螽蟴或蜙(飛蝗)」,音轉為「東
西」,倒裝為「(飛蝗)」、「螽(螇蚸)」、「跂
踵(國名)」、「獞(族名)」、「重瞳(舜目)」、「戇
憧(愚也)」、「衝動(倉卒)」、「蝃蝀(虹也)」、「梓
潼(地名)」、「赤土(國名)」、「西土」,<紅樓夢>第
二十六回:「又向焙茗道:『反叛雜種!還跪著做什麼?』
」螽又音轉為蝩、雜種,倒裝為種子、螽蟴。
    <北史.李穆傳>:「宇文泰戰敗,敵兵追及,穆以鞭擊
泰曰:『籠東軍士,爾曹主安在?』籠東猶隴種,言兵敗披
靡也,字雖各別,音義相同。」日本語「子」音()近「
西」,「子」,息也、嗣也,「息」、「嗣」均音近「西
」,「種子」實音近「東西」。<集韻>:「蝩,蝗也,或作
。」「蝗」音同「黃」,「螽蟴衍慶」或「螽蟴佳期
」是賀人新婚的吉祥話,俗語謂「物事」曰「東西」者,
蓋本形容其如蝗子之繁衍,不可勝數也!「黃(ㄏㄨㄤ/)
子」又音轉為「行(ㄏㄤ/)子」,「秧(ㄧㄤ)」音近「嬰
(ㄧㄥ)」。<紅樓夢>第六十九回:「奶奶稀罕那雜種羔
子,我不喜歡!」同書第七十五回:「你們這起兔子,真是
沒良心的忘八羔子!」「小羊」謂之「羊羔」,閩南語「
行(ㄍㄧㄚv)」音近「囝(ㄍㄧㄚ\)」又音近「羔」,「
行」又音「幸」,時下流行語謂「女孩」音叶「妹子」
曰「馬子」、謂男孩曰「行(ㄒㄧㄥ\)子」。
    <水滸傳>第三回:「智深道:『不索哥哥說,洒家都
依了。』」「不索」是「不消」、「不須」的意思,後
文還有「只索」一詞,就是「只消」、「只須」的意思;
同書第九回:「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林沖也自
心下慢了。註:這裏指音信;消是消息,耗是音耗。」董
仲舒<賢良策>:「察天下之息耗。註:息,生也;耗,虛也;
一云:息耗,善惡也。」「消」與「息」本一減一增,故
引申為「音信」,「息耗」、「消耗」一音之轉,連帶的
使「消耗」也得以作「音信」解。
    當今國語多的是古音發生變化之後再另用新字,其
原音則仍存活於一些方言(如閩南語)中,又有某些則是
基於音而啟用新字,例如:「哲嗣」本「嫡嗣」之誤也
、「拔河」者本「搏負」之謂也、「置身度外」猶云「
置身在外」也、「一干人」猶云「一行人」也、「走一
遭」者「走一畷」之誤也、「個中三昧」者猶云「個中
甚麼」也、「卡住」無法動彈的「卡」本應作「」也
、「牛鬼蛇神」者「弄鬼炫神」之訛也、「金蟬脫殼」
本應作「噤蟬脫殼」也、「匪伊朝夕」猶云「非為朝夕
」也、「一頭霧水」猶云「一頭迷思」也、「名列前茅
」者「名列前面」之訛也、「風道北來」者「風遂北來
」之誤也、「全豹」猶云「全盤」或「全般」也、「大
致」猶云「大抵」或「大體」也、「指摘」猶云「指責
」也、「著實」猶云「誠實」也、「哈拉」的實質乃是
「詡讕」、「打屁」的實質乃是「對白」、「掛了」實
乃「薨了」之誤也、「算了」實乃「休了」或「息了」
或「卒了」或「遂了」之誤也、「登時」猶云「頓時」
也、「相將」猶云「相招」也、「老教不會」猶云「屢
教不會」也、「正經八百」本應作「正經槃礡(箕坐)」
也、「老地方」者「曩地方」也、「龍捲風」者「戾絞
風」也、梵語「茶毗」是「翹辮」的源頭、「飛蛇」乃
是「皮疽」之訛、「貨賣」猶云「販賣」也、「發科」
實即「發詼」也、打藍球中的蓋「火鍋」著重在「覆蓋
」也、「砍」進了一顆三分球的「砍」本「遣」之謂也
、「古惑」仔指的乃受「蠱惑」而「困惑」者、「太平
」間蓋「弔憑」間之隱語也、「身懷六甲」者「身懷龍
種」之謂也、「餛飩」音轉為「雲吞」,故形狀改變成
雲朵狀也、「廣輪(東西南北)」音轉為「經綸」,又倒
裝而為俗稱羅盤的「羅經」,「廣運(東西南北)」則音
轉為「經緯」,廣運固廣輪之音轉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