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是戰國時代的一個神秘人物,傳說蘇秦、張
儀、孫臏、龐涓皆出自其門下,<漢書>鬼谷子作鬼臾區,
相傳黃帝時亦有人名鬼臾區,<前漢書.郊祀志>:「黃帝
得寶鼎冕侯,問於鬼臾區。註:黃帝臣也。」<風俗通義>
曰:「鬼谷先生,六國時縱橫家。」或曰鬼谷谷名,蓋是
其人所居因以為號,扶風、池陽、潁川、陽城等地並有
鬼谷,今存<鬼谷子>三卷有陶弘景註,又有樂壹註云:「
(蘇秦等)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其言是也!
    <說文>:「鵒或作」<字書>:「鴝鵒一作鴝。」
則谷同臾,谷又「魚律切」音聿,<易林>:「鹿畏人匿,
俱入深谷,命短不長,為虎所得。」又,<廣韻>:「余蜀切
」、<集韻,韻會>:「俞玉切」並音欲,北魏有吐谷渾氏,
<金壺字考>:「音突浴魂」浴、裕、峪、鋊、輍、等
字亦皆音欲,音從欲,而汩音從谷。又,<廣韻,集韻,韻
會>並:「谷,盧谷切,音鹿。」<史記.匈奴傳>:「置左右
谷蠡王。註:谷蠡音鹿離。」故聿音同欲,而垏、硉音皆
同鹿。谷又叶「乞約切」音,<史記.龜筴傳>:「有介
之蟲置之谿谷,收牧人民為之城郭。」故埆、确皆音卻,
角音腳、音律、音祿通作作甪,<魏書.江式傳>:「
宮商徵羽」即角字。谷又音其,<春秋.定公十年>:
「公會齊侯于夾谷。杜註:即祝其也。」故谿音溪又音
近其,綌、郤皆音謑,而卻俗作又轉為。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谷,古祿切,音穀。」
谷又通作穀,<前漢書.王莽傳>:「其夕穀風迅疾。師古
曰:即谷風。」唃、谷音同,股、羖、穀等皆音谷,而杸
、祋、軗、輸、樞、藲、俗等皆音殳,輸去車為俞,樞去
木為區,區音驅、音蓲、音甌,又<集韻>:「區,居候切,
音鉤,同句。」鉤、溝同音,<前漢書.律歷志>:「黃帝使
伶倫取竹之解谷。註:解,脫也;谷,溝也;取竹之無谷節
者。一說:解谷,昆侖之北谷名也。」谷節通作骨節。龜
音瑰又音蓲,瑰去玉為鬼,嵬、巍、魏、蘶、犩音同為,
而瑰、音同媯與溈。穌又音魏,蘇、疏音近樞;橀、醯
、螝音同奚。隗音同鮪,鮪去魚加邑為郁,郁音同喻、欲
、嫗、預、毓、魊、玉,預去頁加木為杼,杼音近竹亦音
近子,玊音近紓,音近玉又音近鉤,「鬼谷子」或「鬼
臾區」一詞存在著音韻的互動關係。
    谷蠡、陸離、醪醴、鯪鯉、懰慄、憭慄、流離、淋
離、林離、泥離、郳犁、牛黎、、南呂、拏閭、嶚
剌、蠃蠡、落纍、蠃蘭、樓蘭、柔然、呢喃、伶倫、裸
然、荏苒、冉路、任那、襤褸、謰謱、嗹嘍、連嘍、女
祿、栗陸、犁婁、離婁、瞜、離樓、籬落、蠬螻、諾
魯、嘍囉、僂儸、玀玀、碌碌、蝚蠕、蠕蠕、柔利、遼
羅、鳥了、樂浪、浶浪、呂梁、陸梁、聊浪、荖濃、牢
籠、霤籠、螺蠑、牢落、陸落、納剌、那拉、律呂一音
之轉,鳥了音轉為顤、,音叶「女媧」。
    女媧、女娃、嘔、龍額、弄瓦、諾亞、林牙、琅
琊、林牙、鴒、鶆鷂、萊言、萊茵、挪威、老陽、耒
陽、櫟陽、老鷹、女英、彝、邐迤、茢崺、囹圄、牢
獄、佬沃、慮無、臨武等皆一音之轉,音轉為黎甿、閭
麋、黎母、黎民、黎苗、黎明、乃蠻、羅姆、寧母、盧
牟等,又音轉為拉伯、躐跋、狼跋、、螺貝、喇叭
、涅槃、伶俜、狼狽、蠡蚌、缽、六盤、蘿蔔等,又
音轉為萊菔、蘆菔、訥會、蘆薈、蠦蜰、盧渾、陸渾、
瞜、羅斛、盧胡、蘆灰、嚨喉、龍華、老虎、令狐、
樓煩、鴻、女防、女華、女皇、霓虹等,又音轉為蘭
干、雷公、閬閌、榔、狼犺、糠、哴吭、泠綸、零
關、靈官、諾皋、蘆溝、六龜、鸋、流鬼、魯凱、蠃
蜾、令公、南宮、、闌干、蠡蝸、螻蟈、螻蛄、
、僂佝、盧朐、駒、呂矩、蠪蟜、龍蛟、連江、琅
、臨邛、浪穹、镽、、流求、琉球、求、料
峭、鹿草、潦草、梁丘、閭丘、獠、老撾、閭娵、釐
孳、荔枝、靈芝、嫘祖、離朱、令支、女志、女節、女
紀、女几、嫽等,又音轉為閭姝、螺螄、、女尸
、女希、女嬉、女樞、鷺鷥、臘戍、鳥俗、鳥鼠、連石
、雷首、雷夏、喇傒、逯、壤駟、濡須、呂宋、老上
、六雙等,傳說女媧為人類始祖,實即最古老之圖騰名,
女音轉為龍、媧音轉為鱷,上古人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
,一切名詞均為其音轉,再由音生義。
    <廣韻>:「媧,古蛙切」、<集韻>:「媧,公蛙切」並
音蝸;又,<廣韻>:「媧,古華切」、<集韻>:「媧,姑華切
」並音瓜義同;又,<正字通>:「媧,方音或讀作蛙,又作
窩,義並同。」媧字從「咼」,魁、櫆、、傀、愧、餽
、媿、騩、、塊、刲、鍷、茥、奎、楏、、跬、煃
、瑰、鬼、圭、珪、閨、鮭、邽、窐、、桂、溎、筀
、孤、菰、呱、觚、泒、罛、箛、呱、柧、鈲、軱、
、蛌、骨、尳、蓇、愲、縎、、鶻、榾、、扢、杚
皆音近咼;哇、蛙、窪、洼、窐、漥、、、娃、觟
、烓、恚  溾、巍、嵬、隗、磈、、、廆、魏、蘶
、犩、鍋、堝、濄、、鐹、過、渦、萵、猧、狐、弧
、瓠、漚、摳、彄、鏂皆音近窩;括、蛞、姡、刮、颳
、聒、鴰、栝、适、筈、葀、懖、趏、髺、話、滑、猾
、螖、紇、齕、趷、、豁  蝸、騧、腡、瘑、緺、膼
、、胍、、剮、、掛、卦、褂、罫、罣、絓、詿
、挂皆音近瓜;迄、訖、汔、盵、忔、皆音近;圭加
田為畦、加目為眭,螝、綌、郤、谿、釳、攜、觿、瓗
、酅、巂、蠵、鑴、驨、溪、奚、蹊、傒、徯、鼷、榽
、螇、豯、貕、騱、、皆音近畦,、、雟、嶲
皆音近眭;圭加革為鞋,、鞋同音,鬼、奚二字與英語
「C」 、「G」每隨圭、咼而作音韻變化。
    日本語「子」訓讀為「」音近綌,音讀為「」
音近摳;客家語謂幼兒曰「子細」,音叶蠵、黹希、幾
希、子巂、子婿、汁莎、祖師、宙斯、鼠、獬、竭
水、巨虛、枝斯、精神、者囂、迦薩、績谿、滀等,
又音轉為豎沙、夙沙、肅殺、斯須、宿息、舒徐、
、食邪、娑、瑟縮、蕭索、蕭颯、簫韶、韶、蠨蛸
、賽夏等,又音轉為猝遽、蠆芥、侘、察猜、強蚚、
萃蔡、叱、子車、汁洽、柘羯、蟨、孑孓等,又音
轉為汁給、蛭、諸葛、子規、秭、秭歸、紫姑、鷓
鴣、鴟龜、赤鮭、赤鬼、介圭、激詭、宗膾、終葵、鍾
馗等,分化出孖、子、仔、囝、字、細、、諸音,故
日本語謂「精」曰「」,音近閩南語同一指謂之「
滫」或「涎」,其實皆得音於「神」也!
    鴝鵒又作鵒,一作鸛鵒,俗名九官,又名八哥,鴝鵒
音叶鵒、虡虞、茱萸、赤烏、蒼梧、漆吳、螝蛹、西
吳,又音轉為句吳、狂茅,倒裝為黃鵠、韎韐、布穀、八
哥;鸛鵒又音叶冠鷸、贛榆、鯀禹、公冶、姑爺、葉
、、洪雅,<集韻>:「蠱,音義並與冶同」<後漢書.
馬融傳.廣成賦>:「田開古蠱。註:蠱與冶通。」鸛鵒又
音叶康居、尷尬、貢噶、姑姑、闊闊、、共工同韻
相疊,倒裝為高緺、骨、鬲昆、九官、谷關、可汗。
雞、銈、街、刉、、籺、肐、疙、鸂、磎等與谻及序
、芧、垿、沀皆音近句,谾、谼音近洪。鬼谷子音轉為
古冶子,鬼臾區音叶喀爾喀(Kalka外蒙古本部)、廓爾喀
(尼伯爾舊名)及克拉克(Clark西洋人名)。
    英文字母「R」與「L」置於句子前後之音韻變化同
於華語,日語讀「L」曰「」,泰雅族的太魯閣、洪雅
族的哆囉嘓(Dorcko)、斗六(Talack)、巴布薩族的大里
杙、鄒族的哆咯唧、曹族的塔蠟袷一音之轉,急讀之音
叶閩南語打狗、土庫、卓猴、觸口、竹篙、竹橋、竹腳
、大甲、冬瓜、東港、礁溪、篤加,太魯閣族有一首名
叫「做我的朋友」之歌,歌詞內容是「Malubi(親近的)
-Lubon(朋友)─Daga(大家)-Ida(兩人之間)」,其中的
「Malubi」可以視同兩個音節,音叶朋比、陪伴、拜把
、匹配;「Lubon」音叶倫比、類比、老表、來賓,倒裝
為伴侶、比鄰、駢力、並列;「Daga」音叶大公,倒裝為
共同,又音轉為僉同、全體,倒裝為同儕、同志、大眾、
大家;「Ida」音叶一體、一同、一對、一道,及蒙古語
謂換帖兄弟的「諳達」、日本語親暱稱呼的「」
,倒裝為同寅、同樣、對偶、對應、黨與、黨羽,原住民
語音尚保留上古的重濁。臺中市有大雅路,此大雅的「
雅」音「兀ㄝ\」,<揚子法言>:「或雅、或鄭,何也?曰
:中正則雅,多哇則鄭。」雅ㄝ韻,雅即是夏,中原鄭聲
與雅言有異,<唐韻正>:「牙,與虞、吾並通。」<集韻>:
「虞古作吳」夏音同下,陳第<古音攷>:「下與吳同」其
理在此!虞又與同,<史記.孝武帝紀>:「不虞不驁。索
隱讀。」<說文>註曰:「今寫詩者改吳作,又音乎化
切,其謬甚矣!」<釋文>:「何承天云:魚之大口者名,
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廣韻,集韻,韻會>並音華,
<詩.周頌>:「不吳不敖。傳:吳,譁也。」譁音同滑音近
話,其實並不謬也!牙又叶音峨,<晉京洛童謠>:「遙望晉
國何嵯峨,千歲髑螻生齒牙。」故閩南語瓦、蟻並音近
夏;牙又音叶「五紅切」,<詩.小雅>:「誰謂鼠無牙,何
以穿我墉。」<唐韻>:「兒,五稽切」<集韻,韻會>:「兒
,研奚切」並音霓。霙又叶音稽,<詩.鄭風>:「有女同車
,顏如舜英。註:英猶華也。」華又叶音敷,漢光武帝曰: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必得陰麗華。」虎音近敷與狐,
虎加斤為,<唐韻>:「,語斤切,音垠」<集韻>:「
本作犍」曷同建,此所以閩南語兒又音近也!
    往昔臺南一帶曾留行一句俗語說:「清朝陳仔博,日
本蔡仔谷。」就是說清朝和日據時期,陳博與蔡谷分別
為最有勢力的兩個人,又有一句俗語說:「有頂洲仔茨,
也無頂洲仔富。」形容頂洲子陳家的豪富。這兩句俗語
中的「仔」字實均應作「子」,閩南人於姓後與名後及
名詞後加子而音「ㄚ」,實沿襲中原古老之習慣,日本人
今猶習慣置子於女子名後而音,與韓國人習慣置姬於
女子名後或加淑於女子名前,及越南人習慣加氏於女子
名前,實皆同一源流。往昔閩粵人尊稱貴人為某舍,又或
置官於男子及房親女子名後,舍音近淑與氏、官音近姬
與,斯拉夫人習慣加夫與斯基於男子名後,粟戈、涫
、桑乾、娑葛、錫克、畬客、沙蓋、薩開、相公、兄公
、使君、斯基、賜支、析支、薩迦、西捲、紫禁、子鵑
、主公、梓官、秭、鷓鴣、堅昆、契骨等一音之轉,
又音轉而為基輔、丈夫等,分化出這兩組音,「鬼臾區」
按閩南式讀法即是「鬼子谷」。古人以「子」為男子之
美稱,東周人的字常用子,如鄭之子封、子都,降而至於
春秋後期用者愈多,如孔門弟子多半以之為字,古書中對
稱曰子之例到處皆是,<論語>中有稱某子者,如曾子、有
子;亦有稱子某者,如子游、子夏等兩者並無軒輊,閩南
語用法與之全同,惟今閩南語則以置子於名前表示親暱,
而以加子於姓後連名帶姓稍有輕蔑之意味,蓋由於後來
廣泛加子於名詞之後有以致之。子爵為五等爵之一,<左
傳.宣公十五年>:「潞子嬰兒之夫人,晉景公之子也。」
潞為子爵,置子於名蓋先女後男,史載妲己有蘇氏女,姓
己而氏有蘇也,褒姒姓姒而氏褒也,齊國女子稱姜、楚國
女子稱羋、秦國與趙國女子稱嬴、晉國女子稱姬、息國
與陳國女子稱媯、燕國女子稱姞、宋國女子稱子,殷末
有微子、箕子,子本殷朝之族姓也!
    <論語.衛靈公篇>:「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
識之者歟?』」此處也字極易與子字搞混,閩南語亦有相
同用法,如「旭也!」、「昭明也!」,比置子於名後多了
一份親切。<廣韻>:「也,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
」<唐韻,集韻,正韻>並:「也,語已辭」<玉篇>:「也,所
以窮上成文也」<說文>徐註:「也,語之餘也」也字又相
當於「子」字,如閩南語謂「瘋子」曰「也」;也字又
有斷定之意,相當於「的」,如閩南語「大也」、「小也
」,即「大的」、「小的」之意,而「然也」等同「是的
」或「是啊」,於英文則為Yes。花菜俗作「花椰菜」,
實以作「花也菜」為是,日語則「花菜」,此處也字相
當於「之」或「的」,英文字母「D」字置於句子前後亦
作如是音韻變化;「」與「」音近「呢」,「」音
近「哪」,兩字皆有肯定與疑問兩種用法,表示確定時相
當於「哩」或「啦」,日語表示疑問曰「?」,此
「」相當於「邪」或「耶」,閩南語牙音近、耳與
與耶皆音近,表示「而已」曰耳、「是嗎?」曰耶!
    <左傳.隱公元年>:「爾有母遺,繄我獨無。註:繄,
語助詞。」繄義猶惟與而,此處繄閩南語亦音ㄚ,<禮.檀
弓>:「而曰然。註:而猶乃也。」<易.屯卦>:「宜建侯
而不寧。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此處而閩南語
「哪會」二字連音,而會音近閼,<史記.歷書>:「端蒙單
閼二年。註:單閼一作亶安。」閼通作安。<正字通>:「
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廣韻>:「烏,安也
」<正韻>:「烏,何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
者,烏有此事也。註:徐廣曰:烏一作惡。」閩南語謂「
焉知」曰「曷知」,曷、烏、惡亦音近ㄚ。而與也皆又
通作亦,蘇軾<定風波>:「也無風雨也無晴。」閩南語也
亦音近ㄚ。<通鑑.六十九卷>:「漢主聞飛營都督有表,
曰:『噫,飛死矣!』閩南語噫與矣皆音近ㄚ。<世說新語
.規箴>:「舉卻阿堵物。」閩南語稱「也就是」或「然
而」合而、第二音讀如阿堵,難以明言之謂也,猶如國語
的「那個」。袁枚<祭妹文>:「阿兄歸矣!」自稱阿兄而
音近國語「爾兄」,閩南語部份地區稱兄曰「俺兄」,是
俺亦可演變為阿。閩南語形容大醉曰「盤旋乎,盤旋!」
惡同亞又與滹同,此處「乎」字亦音「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