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性喜高溫多雨,盛產於中國南方,<榕城隨筆>云
:「閩中多榕樹,因號榕城。枝葉柔脆,幹既生枝,枝又生
根,垂垂如流蘇。少著物即縈繫,或本幹自相依附,若七
、八樹叢生者,多至數十百條合并為一,蜷樛結,柯葉
蔭茂。」臺灣全省榕樹到處可見,但閩南語「榕」讀「
七靜切」音請(ㄑㄧㄥv),與韻書所載「餘封切」音「容
(ㄧㄛㄥv)」相去甚遠,又有一種「羅漢松」雖名為松,
「松」卻音「ㄑㄧㄥv」,此中緣由頗值得探討。
    <禮.禮器>:「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松:<唐韻>:「詳容切」、<集韻>:「思恭切」、<正
韻>:「息中切」並音淞,這幾個切韻無疑都吻合今閩南
語「松(ㄒㄧ工v)」的讀音。「榕」與「松」不同科,且
一見自然可辨,但一般人卻將一種俗稱「ㄐㄧㄠ\ ㄑㄧㄥv
」,又名「癘ㄑㄧㄥv」的榕科植物,寫成「鳥松」或
「蔦松」,而不寫做「鳥榕」,到底怎樣才對呢?
    <集韻>:「菘,或作;,或作;,本作;忡,別
作忪,又或作;恐,古作;同。」<玉篇>:「,與
同;,籀文頌字。」<韻會小補>:「訟通作誦。」
與同,<晉書.衛恆傳>:「下筆必為楷,則號不暇草
書。」則松同公、工、中、虫、蟲、、、囪、戎、
容、甬,加虫為蛩,「蛩(ㄑㄩㄥ/)」音近「榕」的閩
南語「ㄑㄧㄥv」,浺瀜(水深廣貌)、蓯蓉或菘茸(藥名)
一音之轉,分化出松、榕二音,故兩者易於混淆,客家話
謂「松」固音近「ㄑㄧㄥv」曰「ㄑㄩㄥv」也!
    臺灣省地名由閩南語方音寫成漢字之後,由於用字
失當,以致再次用閩南語正讀,反音義全失者不勝枚舉,
如屏東「楓港」原名「風港」,閩南語「風」音「ㄏㄛ
ㄥ」,而「楓」音「ㄅㄥ」;嘉義「朴子」原名「竹樸子
腳」,所謂「竹樸」實「竹苞」之誤也!「三苞竹」更有
誤作「三抱竹」或「三爆竹」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