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系有一些通用的戲謔語詞雖然其意義隱晦,
可是絕大部份的人一聽就懂,由於其流佈的範圍廣闊、
發生的歷史悠久,早已成為閩南文化的一部份,「去蘇
州賣鴨卵」即是此類謔詞之一例。
    說某人「去蘇州賣鴨卵」,就是說某人已經「翹辮
子」─死了的意思!由於這一句謔語,衍生出一則某臺
灣人流落到蘇州去賣鴨蛋的故事,中視「大陸尋奇」的
製作小組,還特地到江蘇省的吳縣(即蘇州),去挖掘當
事人的生前事蹟,結果當然是「查無此人」,而以不了
了之。
    懷疑這一句話的出典與用字,並不自今日始,要找
出這一句話的原始意義,想必不少人是絞盡了腦汁,有
人提出了「蘇州」應該是「土州」之訛的主張,理由是
人死以後歸於黃土;「賣鴨卵」較淺顯易懂,「賣」音
近「埋」、生命結束了,一切都歸於「零」,也就是甚
麼都沒有了的意思,「零」的阿拉伯數字書作「0」,
形如一顆圓圓的鴨蛋,今人考試成績若得零分,每戲說
「得了鴨蛋」。又有一種說法是人死以後,到了另一個
世界再「復蘇」的意思,而蘇州正好又以產鴨聞名,言
之亦能成理,真是莫衷一是。
    其實「蘇州」乃是「首丘」的叶音,人死曰「歸正
首丘」,傳說狐死後頭必向丘陵窟穴之處,<禮‧檀弓>
:「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本義是
「人死後歸葬於故鄉」,比喻不忘本,與「落葉歸根」
同,這是經常出現在祭文中的一句成語。「歸正」音叶
「歸葬」,<說文>:「俗語謂死曰大。」<長箋>謂俗
語今作蹺,蹺蹊音叶蹺、(憂貌)、造次、幾希
、疇昔,音轉為宿昔、肅殺、屍首、逝世、瑟縮、蕭索
、斯須、蘇息、舒徐,倒裝為蹊蹺、踧踖、蹴跼、猝遽
、闃寂、翜捷、睡覺、稅駕(休止)、桑梓(故鄉)、死去
、逝去、仙去、首級、首丘,<水滸傳>第20回:「只見
血泊裏挺著屍首。」雖無頭仍稱屍首;「翹辮」實即「
駕崩(殂落)」音訛;駕崩音近閩南語「咋」,是以衍
生出拜腳尾之俗;「殗(歿也)」音叶完蛋、鴨蛋。
公侯卒曰「薨」,<唐韻>:「薨,呼宏切。」閩南語「
呼」又音「kho」、「薨」音同「齁」,時下謂人死的
「掛了」實即「薨了」!國語「丘首」又音近閩南語「
出山」,所以明明是「入山」反說成「出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