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韻、集韻>並:「,竹洽切,音劄。,陟栗
切,音窒。,忽觸人也。」<廣韻>:「,愛觸
忤人也。」<集韻>:「,牴牾也。一曰,不循理。
」「」去人為音「都合切」、「得合切」的「答」,
以閩南語讀「竹洽切」也是這個音。古韻書「陟」的音
作「竹力切,音植」;「窒」除「陟栗切」外,又作「
丁結切,音櫍」、「徒結切,音姪」,與閩南語「窒車
」的「窒(ㄊㄢ)」、「陟」的「陟(ㄊㄧㄚ)」皆
相去不遠。國語「」、「」二字讀音本甚相近,顯
然可視為一組「孿生重疊句」,目下讀音有由ㄉ、ㄊ轉
入ㄐ、ㄓ(ㄗ)的趨勢。閩南語謂「忽觸人」、「愛觸忤
人」的行為曰「(ㄉ ㄉㄧ)」。
    閩南語有「ㄐㄧ ㄗㄨ」一詞,指的是一種牴
牾不循理、愛觸忤人的人,例如惡作劇以使他人難堪為
樂、調皮搗蛋,作弄小孩使哭嚎,磕壞家俱遭致他人白
目相看的人,幾乎就是「(ㄉ ㄉㄧ)」的翻
版。乍聽之下,本以為是日語,吳登神先生告以是「詆
」二字。詆:音低、低上聲、低去聲、音啼、音惕;
:音禿、平聲,「詆」、「」二字顯然本來也是
一組「孿生重疊句」。詆,狡滑也,一曰相欺誕也。
這些訓義與上述用例並不很吻合。<類篇>:「詆,僻也
。一曰,狡獪。:僻誕也。」這個訓義庶幾近之,閩
南語的「狡獪(ㄍㄠ ㄍㄨㄞ)」也靠近此義。但,與
其作「詆」還不如作「」為愈。
    閩南語又有「ㄐㄧ\ ㄉㄧ」一詞,有輕則觸忤、
重則凌虐的意味,其用字可以是「」,也可以是「
」,更有可能亦即是「詆」,蓋「詆」本有苛、
訶、、法、呰、訐、誣、毀、辱等義。
    閩南語有首童謠唱道:「梛纛蹀踱,微蝨蚤。」
,俚俗又謂愛「」或「詆」之人曰「□□雞兒」
,□□中的兩字讀作「ㄉㄧ\ ㄉㄠ\」,與一種常躲藏
在梛纛林中的「梛纛雞兒(竹雞)」又名「蹀踱雞兒」的
「蹀踱」同音,其用字也是「詆」。「詆」音唐
突、搗蛋、突梯、挑達、荼毒、僣侻(狡滑)、蹀踱、挑
逗、叨登、兜搭,<紅樓夢>第六十一回:「如今廚房在
裏頭,保不住屋裏的人不去叨登。」「叨登」是翻覆、
、移動、攪亂的意思;<水滸傳>第四十六回:「往常這
廝不是這等兜搭,今日緣何恁地?」、<紅樓夢>第一百
十五回:「寶玉原要和那姑子說話,見寶釵似乎厭惡這
些,也不好兜搭。」「叨登」、「兜搭」都屬於為文者
未遑詳加稽考,倉促擬音拼湊的急就章。<詩‧鄭風>:
「挑兮達兮。註:挑,輕儇也。達,放恣也。」閩南語
謂「故意」的「挑達(ㄊㄧㄠ ㄉㄧ)」若作「
」、「詆」皆無不可。「梛纛」音撩逗、孌童、褦
襶(不曉事)、鯉庭(受父訓處),音轉為挑逗、挑達、詆
、蹀踱,是以童謠云「梛纛蹀踱」。
    「ㄐㄧ\ ㄉㄧ」音糟踏、佔(輕薄)、欺詆、
缺德、衝突、起奪,倒裝為頂撞、得罪、童稚、度晬、
天真、齠齔、屠耆(太子)、太子、抵觸、淘氣,指向兒
童居多,「佔」一詞即今「咋(吃)豆腐」一語的源頭
。<西遊記>第六十九回:「八戒道:『八百八味,每味
三斤,只用此二兩,誠為起奪人了!』」「起奪」是耍
人、拿人詼玩笑的意思,音近閩南語謂「耍弄」的「
(ㄑㄧㄣ ㄊㄜv)」,也音近閩南語謂「忽觸人,引
致他人不悅或不勝其煩」的「ㄗㄠ ㄊㄢ」。糟:
酒滓也、酒母、不曰糟、醇也。踏:踐也、足著地也
。國語「糟踏」作「不加珍惜而故意棄毀」解;閩南語
謂「強摘嫩蕊」曰「糟踏(ㄘㄠ ㄉㄚ)」,「ㄗㄠ
ㄊㄢ()」則不宜擬音作「糟踏」;若以「」
取代「起奪」,字義上應較為適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