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謂男陰曰「鸞鳥」,鮮有人知其原由,或以其
為不文之物,難登大雅之堂,而不屑一提,殊不知其名雖
不揚,傳宗接代卻惟伊是賴,人倫大道存焉,豈可因噎而
廢食?治學正不應有諱疾忌醫之心態。
    <水滸傳>第三回:「魯智深尋思道:『干鳥麼!俺往
常好酒好肉每日不離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餓得乾癟
了!趙員外這幾日又不使人送些東西來與洒家喫,口中淡
出鳥來!這早晚怎地得些酒來喫也好。』」第四十二回:
「正肚中餓出鳥來,-----。」第五十一回:「李逵聽了
大怒道:『教你咬我鳥!晁、宋二位哥哥將令,干我屁事!
』」以及書中多處「出口鳥氣」、「干你鳥事」、「認
得他鳥臉」、「甚麼鳥師父」等的「鳥」,都可能是「
鸞鳥」的省略,同書第五回:「(魯智深)喝一聲:『兀!那
林子裏的撮鳥,快出來!』」第五十七回:「魯智深聽了
道:『這撮鳥如此無禮!』」亦可能是「撮鳥」的省音。
    <前漢書.地理志>載:「武威郡鸞鳥縣。」<後漢書.
郡國志>:「鸞鳥,縣名,屬武威郡,即今涼州昌松縣北。
」<後漢書.段熲傳>:「欲攻武威,熲復追擊於鸞鳥。註:
鳥,音爵。」<字彙補>:「鳥,子削切,音爵。」爵、覺同
音,覺又音叫。<正韻>:「鳥,尼了切,音裊。」今鳥字多
讀此音,閩南語「鳥」文言ㄋㄧㄠ\音近裊,白話ㄐㄧㄠ\
音叫。<唐韻>:「鳥,都了切。」、<集韻,韻會>:「鳥,
丁了切。」並音蔦;<集韻,類篇>並:「鳥與島同。」島
音近蔦,蔦又音同屌,<字彙>:「屌,丁了切,貂上聲,男子
陰。」大陸方俗語謂男陰曰「屌」。
    古地名皆源自圖騰名,見李宗侗<中國古代社會史>,
鸞鳥(音爵)音叶蠪蟜(螘也)、龍湫(瀑布)、雷澤(地名)
、雷翥(海名)、龍蛟(地名)、南掌(國名)、老撾(國名)
、羅茲阿(族名)、羅闍(王號)、哪吒(神名)、婁涿(山
名)、婁豬(求子豬)、啻(饅頭)、騄驥(馬名)、龍駒
(地名)、駒(馬名)、立基(伏犧之樂)、女嬌(禹母名)
、日照(地名)、蠪蛭或蠪蚳(獸名)、蠪蚝(斑蟊)、琅
(恒春舊名)、镽(長也)、料峭(春寒)、嫽(小姣潔
喜好者)、梁丘(複姓)、閭丘(複姓)、鹿草(地名)、嶚
巢(山高貌)、獠(族名)、鹿草(地名)、腄(形惡貌)
、(手足凍貌)、琉球或求或流求(臺灣舊名)等,
「屪」、「屌」皆男陰名。獠音轉為繚繞、鸞鳥,又
音轉為顟顤或顤(頭長貌)、鶆鷂(老鷹)、(長貌)
、喇(族名)、佬沃(地名)、龍(侯名)、嘔(小兒
語)、臬杌(不安貌)、龍吟、黎元、弄瓦(生女)、女娃
(鳥名;炎帝女)、女媧,分化出龍、鱷兩音。
    中國人上古操複音語、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傳說
女媧為人類始祖,實即最古老之圖騰名,其他名詞均為其
所衍生,再由音生義。初民幽微蒙昧,於「人之初」茫然
不解,以圖騰名為陰名,此必然者也。人類社會莫不先由
母系社會再進入父系社會,陰名本專指女陰,其後民智漸
開,乃為男女所通用。由於人類進化遲速不一,不同族系
所援用陰名不盡相同,再由於兼併與融合的結果,遂出現
多種陰名並存的現象,殆至最後陰名仍為男性保留,女陰
則另採他名,例如今閩南語女陰之名,大陸俚俗則為男陰
之稱(按:<紅樓夢>謂男陰曰『』。)。
    <廣韻>:「鸞,落官切。」、<集韻,韻會>並:「鸞,
廬丸切。」、<正韻>:「鸞,盧官切。」並:「音鑾,神鳥
也,赤神之精,鳳凰之佐,雞身赤毛,色備五采,鳴中五音,
出女床山。」<山海經>:「女床山有鳥,狀如翟而五彩,
名曰鸞,見則天下安寧。」<洽聞記>:「蔡衡曰:多赤色
者鳳,多青色者鸞。」<埤雅>:「鸞鳥雌曰和,雄曰鸞,禮
云在輿則聞鸞和之聲蓋取諸此。古時鸞輿順動,此鳥飛
集車上,雄鳴於前,雌應於後。」女媧倒裝為豢龍(氏族)
、觟蠪(神名)、和林(地名)、賀蘭(山名)、洄瀾(地名)
、扈倫(部名)、赫連(複姓)、伏牛(山名)、扶南(國名)
、富良(江名)、浮梁(地名)、黃龍(城名)、黑龍(江名)
、房陵(地名)、弘農(郡名)、訶陵(國名)、海寧(地名)
、豐隆(雷師)、蜚廉(人名)、惠連(人名)、會人(人名)
、囫圇(物完)、混淪(水流轉貌)、濆淪(水勢相糾貌)、
轒(望遠具)、鴻臚(官名)、鴻鷺(黑水)、鳳鳥(歷正)
、閩南語詡讕(逸言),音轉為崑崙(山名)、龜崙(地名)
、伉儷,所謂「鸞鳳和鳴」乃圖騰信仰衍生之附會,「鳥
」音近「寧」,故云見則天下安寧。
    鸞又作鑾,<古今注>:「<禮記>云:行前朱鳥,鸞也。
前有鸞鳥,故謂之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鑾鈴。今或為鑾
、或為鸞,事一而義異也。」皇帝於朝廷會見百官之處
又名「金鑾寶殿」,<翰林志>:「翰林院與金坡殿相接,
故學士院號金鑾。又:德宗移學士院於金鑾坡。」鸞去
鳥加口為圞,<說文>:「團圞,圓也。」<緯略>:「圓,古
卵字。」卵又音鯤,<禮.內則>:「濡魚卵醬實蓼。」伉
儷音叶閨女、姑娘、歸寧、快樂,倒裝為泠綸(樂官)、
、靈官(神名)、雷公(神名)、令公(尊稱)、南宮(複姓)
、闌干(橫斜貌)、蘭干(縣名、紵也)、嵐皋(縣名)、諾
皋(神名)、狼狗(犬名)、(牛飽)、囊括(無餘)、娘
姑(夫之姊妹)、靈光(靈感)、南康(地名)、郎君或老公
(夫君)、朊,<字彙>:「,閩人謂陰也。」<集韻>:「
朊,音管,本作脘。」<五音集韻>:「朊,通作,人陰異
呼。」客家話謂男陰曰「朊(ㄌㄧㄣ ㄍㄨㄣ)」。<唐
韻,集韻>並:「裸,音卵,赤體。」<唐韻,集韻,韻會,正
韻>並:「祼,音貫,祭酌鬯以灌地。」「朊」這一組音
分化出裸、祼二音,而謂「腐刑」曰「宮」。
    <晉書.五行志>曰:「裸蟲人類,而人為之王。」<說
文>:「凡物無乳者卵生,鳥卵中黃為陰,外白為陽,魂魄
相待也。」<前漢書.貨殖傳>:「蝝魚麛卵。師古曰:卵,
鳥卵也。」<左傳.哀公十六年>:「子西曰:白公勝如卵
予翼而長之。註:今撫育人曰卵翼,言如鳥孚卵也。」其
實最初鸞、鑾、裸、卵本俱女陰之指謂,故女性今猶多
以「鸞」為名,今卵字則專指鳥卵。<類篇>:「蚙,蟲連
行紆行者。」蚙與同,<說文>:「,蟲連行紆行者。
」<集韻>:「蚙,音琴。」蚙又音鈴,蝦蟹距也,閩南語「
龍」又音「鈴」。<五音集韻>:「,與鱗同,魚甲也。
」鱗去魚加尸為,閩南語音近鱗,朊、連江或廉江
或兩江(縣名)、連襟(姊妹夫之間)、連蜷(長曲貌)、連
娟(纖弱貌)、林檎(柰也)、嶙峮(山相連貌)、念青(山
名)、女床一音之轉,分化出令、今二音。
    <史記.三皇本紀>:「女媧氏有神聖德,代宓犧立號
曰女希氏。」嫽又音轉為女希,宓犧實在女媧之後。
女希音叶驪山(氏族)、厲山(氏族),倒裝為西陵(氏族)
、素女,音轉為處女、赤(蛇名)、麒麟(獸名),<集韻>
:「,同麟,又音吝義同。」<廣韻>:「鏻,音靈、音吝,
義並同。」麟同靈,<玉篇>:「,又作靈,神也、善也。
」<說文>:「,龍也。」「麟」本即是「龍」。麟去鹿
加魚為鱗,<周禮.地官.大司徒>:「其動物宜鱗物。註:
鱗,龍之屬。」故幼兒曰「赤子」,生子曰「喜獲麟兒」
或「麒麟送子」,傳說云蛟龍畏楝。
    <芸窗私志>載:「客問曰:溺器而曰虎子,何也?答曰
:神鳥之山有獸焉,名曰麟主,服眾獸而卻百邪。此獸欲
溺,則虎伏地仰首,麟主於是垂其背而溺其口,故溺器名
虎子也。」此「神鳥」之山的「麟主」,實乃「鸞鳥(音
爵)」之諧音。<集韻>:「虎古作。」<字彙補>:「,
古文虎字。」從虎、從鹿均可,囫圇音叶壺蘆(葫蘆)、
簏(箭室)、籓籬、扈魯(草名)、蒲蘆(細腰蜂)、檴落
(杯圈)、虎落(樊籬),倒裝為「老虎」,分化出虎、鹿二
音,<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埤雅>「鹿,
仙獸也。」虎與鹿皆承襲圖騰之名,故有如是神異。
    <說文>:「鳳,神鳥也。」<呂氏春秋>:「流沙之西,
丹山之南,有鳳之凡。」<山海經>凡作圓,<正字通>:「
凡者,鳥卵別名,象其圜形,讀若完。」「凡」俗作「丸
」,龜崙音叶皋蘭(山名)音轉為睾丸,閩南語今猶謂睾丸
內外曰「卵核」、「卵泡」。<正韻>:「蔦,音裊。」、
<集韻>:「蔦,音釣。」義並同,客家話謂男女交合音釣
曰「」,團圞、蜩蟉(龍首動貌)、畽(行無廉隅)、
敦倫一音之轉,分化出蛋、卵與島、鳥二音。<集韻>:「
雄亦作。」隹同鳥,國語「翟」、閩南語「焦」皆音
近「灼」又音近「釣」。虎落音近閩南語詡讕,蒲蘆音
轉為匍匐,又音轉為鳳凰。<禮.禮運>:「何謂四靈?麟、
鳳、龜、龍。」「四靈」本為一物,男陰前端曰龜頭,閩
南語女陰又曰「ㄍㄨㄟ\()」、曰「兀ㄨ下去 ㄌㄛㄥ
」,男陰又有「ㄌㄛㄥ下入 ㄘㄢ上入」、「ㄌㄠ ㄘㄨ
ㄢ」之稱,俱源自圖騰名,後二者又倒裝為「撮鳥」。六
朝志怪小說之一<幽明錄>中所載的「劉阮上天台」,是
古代文學作品表現男女歡會的常用典故,故事中兩位主
角的姓名其實蘊藏著玄機,其中的「劉晨」音叶「ㄌㄠ
ㄘㄨㄢ」,「阮肇」則音叶「ㄌㄢv  ㄐㄧ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