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四、五尺,葉長卵形,背生
密密白毛,花淡褐色,葉製艾絨,可供針灸用,國人每逢端
午,按傳統習俗,插艾葉一束於門首,云能辟邪。惟,艾國
語音ㄞ\,而閩南語音(ㄏㄧㄚ下去)近熊,今未見有人能
為兩音何以相去如是之遠,找出足可令人滿意的答案,此
亦閩南語之所以被譏為有音無字的原因之一,本文將揭
去其被籠罩住真相的神秘外衣,以重現其本來面目。
    中國上古人本操複音語,後由於受了文字的制約,乃
逐漸演變成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所謂單音語族,但是在演
變的過程中,各地所保留的單音並不完全一致,「書同文
、車同軌」易,而「語同音」難,幾千年來各族群交流融
和的結果,某些音或消失,或局部保留於古籍,或遁跡於
詩詞歌賦,最幸運者則為韻書所兼收並蓄,如:<說文>:「
壺,昆吾圜器也。徐曰:昆吾,紂臣,作瓦器。」壺加一橫
為壼,<廣韻,集韻,韻會>並:「壼,苦本切,音綑」又,<正
韻>:「壼,音困義同」;壺,<廣韻>:「戶吳切」<集韻,韻
會,正韻>:「洪孤切」並:「音胡,夏商曰尊彝,周制用壺
,有方圜之異。」圜與圓同,又<唐韻>:「圜,戶關切」音
還;昆音崑,又<集韻>:「昆,戶袞切,音混義同。」圜又
音近昆,圜壺為昆吾所作瓦器,最初當即名昆吾,後由音
生義,再由於人情趨簡,而分化為壼、壺二音。
    王子年<拾遺記>:「東海中三山,一方壺則方丈也,
二蓬壺則蓬萊也,三瀛壺則瀛州也。」斯即所謂三壺,實
皆由音生義,以訛傳訛,遷強附會。方音芳,又<集韻>:「
方,蒲光切,音旁。」;蓬音髼,又<韻補>:「蓬,叶皮江切
,音龐。」旁、龐音同,方壺即是蓬壺,當為壺之另一源
流,其形制適作方形耳,所謂「古無輕唇音」於中原誠然
如此,但「輕唇音」於北方游牧宗族語言中,得到特別的
發展,由於歷史上北強南弱,北方胡人屢次南下牧馬,華
北直接置於北族統治之下垂千餘年,積漸而反客為主,乃
取代了中原以重唇音為主的語音,實則兩音互為表裏,以
「方」、「馮」二姓而言,方國語音芳、閩南語音崩,馮
國語音逢、閩南語音綁,皆國語讀輕唇音而閩南語保留
古重唇音,<廣韻>:「膨脝,脹貌。」<集韻>:「膨脝,腹
滿貌。」蓬壺音叶膨脝,分化出此二組音。
    <廣韻>:「<古史考>:昆吾作瓦。」<韻補>:「瓦,
阮午切,音五。」五加口為吾;<莊子.駢拇篇>:「駢於辯
者,纍瓦結繩竄句。註:瓦,五委反,當作丸。」<正字通>
:「圓,經本作丸。」圓與圜同,是瓦之制作亦與昆吾一
族有關。<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註:大音泰;瓦大
,有虞氏之尊也。」出土漢瓦每鑴有「千秋萬歲當,天子
樂未央。」字樣,瓦大、瓦當、甌脫、衚衕、復陶、臺
駘一音之轉,<史記.匈奴傳>:「東胡王益驕,西侵與匈奴
閒,中有棄地莫居千餘里,各居其邊為甌脫。」甌脫即是
邊界之義;<篇海>:「衚衕,街也。」<正字通>:「京師街
道曰衚衕。」衚衕亦有邊界、棄地之義;<左傳.襄公三
十年>:「使為君復陶。註:復陶,主衣服之官。」又,<左
傳.昭公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復陶有覆蓋之義;壺、臺形似,<禮.檀弓>:「戰于臺駘
。註:臺音壺、駘音臺,臺當為壺字之,一作壺駘,或作
狐駘。」;壺駘又音近壺頭,<後漢書.馬援傳>:「援征五
溪蠻,至下巂,卒于壺頭。」壺頭在崇陽縣北;壺又叶音
預,魏.邯鄲淳<投壺賦>:「敬不可久,禮成於飫,乃設大
射,否則投壺。」預音近壹,壺形亦似壹,<禮.儒行>:「
毀方而瓦合。註:呂氏曰陶者為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
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春秋.隱公八年>:「宋公
、齊侯、衛侯盟于瓦屋。註:瓦屋,周地。」瓦合、瓦屋
、有虞一音之轉,分化出壺、壹二音。<晉書.王敦傳>:
「敦酒後輒詠魏武樂府,以如意擊唾壺為節。」唾壺未
嘗非壺頭倒裝,而如意則女媧(神名)音叶也!
    <詩.大雅>:「家室之壼。」<爾雅.釋宮>:「宮中衖
謂之壼。註:衖,閣道門。」衖同巷,義近衚衕,閭巷音叶
里巷,倒裝為巷衖,分化出巷、衖二音。壺蘆,瓜屬,俗作
葫蘆,壺蘆音叶螺、瓢蠡、蚹蠃、蚶螺、蛤蜊、蜾蠃
、蛞螻、蝸牛,倒裝為螻蟈、螻蛄、蠡蝸、女媧,又音轉
為蠡蜃、螺螄、閭巷、里巷。女媧又音叶弄瓦(生女),
倒裝為蚵蠪(蜥蜴)、嫛婗(人始生),分化出龍、鱷兩音,
上古人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傳說女媧為
人類始祖,實即最原始之圖騰名,所有一切名詞俱由女媧
一語所衍生,再由音生義,苗、傜等較落後民族亦有人類
起源於「葫蘆兄妹」的傳說。上古人於圖騰有特殊的信
念,於不知其所以然之事物,皆以為係圖騰所化。
    <博雅>:「艾,老也。」<禮.曲禮>:「五十曰艾服官
政。註:髮蒼白色如艾也。」女媧音叶佬沃(地名),倒裝
為瓦剌(國名)、哀牢(族名),分化出艾、老二音,蒼白色
實即鱷部份皮甲之色。艾又美好也,<孟子>:「知好色則
慕少艾。」少艾音叶鮮豔、芍藥、蕭艾、蜥蜴、逍遙、
相羊、徜徉、常羊、嫦娥、綽約、薔薇、茱萸、娵隅、
騶虞等,<說文>:「騶虞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食自
死之肉。」此獸實即是鱷;蠻語謂魚為娵隅,郝隆<南蠻
參軍詩>:「娵隅躍清池。」魚名本即鱷名;<集韻>:「茱
萸,椒子聚生成房貌。」椒音同蛟,蛟即是鱷。<風土記>
:「九月九日折茱萸房,插頭可辟惡氣。」惡音同鱷,<本
草>註:「醫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灸、九同音,又音
近蛟,經驗醫學由圖騰信仰無意中得來。<禮.內則>:「
三牲用藙。註:藙,煎茱萸也。」<前漢書.禮樂志>:「雙
飛常羊。註:猶逍遙也。」<離騷>:「聊逍遙以相羊。註
:逍遙、相羊皆遊也。」艾又與乂通,治也,<前漢書.郊
祀志>:「天下艾安。」<正韻>:「艾,倪制切,音刈,芟也
。」<玉篇>:「艾,蕭也。」又養也,<詩.小雅>:「保艾
爾後。」逍遙又音轉為須臾、商羊(水祥)、鮮虞(國名)
,乂音同蜴、蕭音同逍、芟音近鮮、養音近羊。
    <爾雅.釋詁>:「艾,相也。疏:謂相視也。」此雖解
仍如未解也,少艾、相羊又倒裝為有熊(氏族)、鬻熊(楚
祖)、堯舜(氏族)、有娀(氏族)、有莘(氏族)、烏孫(國
名)、虞舜(氏族)、愛新(姓氏)等,分化出艾、相二音。
<集韻,韻會>並:「熊,胡弓切,音雄。」日本語「雄」訓
讀曰音近艾。鬻又音祝,鬻熊又音轉為祝融(氏族),雄
音近兄,故祝從兄。<史記.天官書>:「熊熊青色有光。
」傳說祝融氏為火神,祝音轉為煮,閩南語謂升火曰「熊
火」,而熊音ㄏㄧㄚv近艾。熊又音嬴、亦作能,<爾雅.
釋詁>:「艾,歷也。」迤邐、杌隉倒裝為邐迤、臬兀,又
分化出嬴、能等音。熊金文作酓,酓音近嬴,<左傳.宣公
八年>:「夫人嬴氏薨。」、「葬我小君敬嬴。」<公羊>
、<穀梁>二傳皆作「熊氏」、「頃熊」,熊又通作嬴,商
羊(水祥)、象罔(瞽者)、相羊、徜徉、強蝆(蟲名)、敞
怳、蒼黃、雄黃一音之轉,分化出熊、嬴二音。榕音同
戎而松音同娀,閩南語「榕」音近蒼,俗多誤作「松」,
端午節又有插榕葉與飲雄黃酒之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