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鞞婆」,琵琶名,見<搜神記>。「鞞婆」、「琵
琶」皆音叶澎湃(波浪相激動)、硼砰(水的聲音)、滂濞
(水聲)、滂沛(氣盛)、湃湃(水相擊聲),<廣韻>:「推
手為琵,引手為琶,取其鼓時,以為之名。」「琵琶」
這種樂器之所以得名,不外乎彈奏時「乒乓」作響,其
旋律有似浪濤聲。依音義覓字,故初期無定字。
    司馬相如<上林賦>:「枇杷栜。張揖註:枇杷,
似槲樹而葉長,子似杏。」<釋名>:「枇杷,馬上所鼓
,俗作琵琶。」<風俗通>從手不從木,「枇杷」果實形
狀恰似樂器中的「琵琶」,極可能即因此而得名。惟,
「枇杷」又音叶蓬葆(草木繁盛)、蓬勃(氣勢很旺盛的
樣子)、勃勃(旺盛的)、孛孛(光芒四射的)、菶菶(草木
盛)、苾苾(香氣)、苾勃(香氣)、馝馞(香也)、撲鼻、
(草木盛長的)、紛繁、芬芳、芬菲(花草茂盛)、斐
斐(有文采的樣子)、芾芾(草木茂盛)、茀茀(茂盛)、馡
馡(香也)、菲菲(芬芳的)等,亦音叶又名「鳳眼果」的
「蘋婆」,這可能才是其得名的真正源頭。
    「苾苾」又音叶「餑餑(麵製的點心餅餌)」,故有
「香餑餑」之稱。「勃勃」又音叶茇茇(飛的樣子)、繽
繽(飛動的樣子)、翩翩、飄飄、蹩跛,俚俗稱一稱移動
於低矮灌木叢中的小鳥曰「ㄆㄧ ㄆㄛㄥ ㄚ\」。
「蓬勃」又音叶「破布」、「弸弸(強硬的)」,南臺灣
之所謂「樹子」,北臺灣稱「朴子」或「破布子」。「
蘋婆」果實成熟時的外殼,及「破布子」的果核皆極其
堅硬;這兩種果實成熟時,整棵樹點綴得光彩奪目;這
兩種果實烹調時,也都有一股芳香的味道。「鳳眼果」
因包夾著果實的果莢酷似鳳眼而得名;「破布子」與破
布一點關係也沒有,「蓬葆」似乎是音較近而可取代「
破布」的字眼,抑或從「朴」作「樸朴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