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與宜同、與誼同、與儀通。<說文>:「己之威
儀也。註:與善同意。」<釋名>:「宜也,裁制事物使
各宜也。」綜合<辭源>、<辭海>的釋義為:(一)正當的
言語或行為,如「正義」。(二)意思,如「定義」、「
字義」。(三)由信仰而產生力量的特殊思想或學說,如
「主義」。(四)有益大眾的行為,如「義舉」。(五)法
律條文上列明應負的責任,如「義務」。(六)不具親屬
關係而稱有者,如「義母」。(七)以假代真的,如「義
齒」。除(二)、(三)、(六)、(七)等條以外,皆離不開
「我」在「群眾」中何所「宜」的訓義。
    <容齋隨筆>曰:「人物以義為名,其別最多:仗正
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
與眾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
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
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
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
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合眾物為之,則有義漿、義
墨、義酒。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義」字廣泛使用,自古已然如此。
    義士、義民、義勇、義俠、義門、義舉、義兵、義
戰、義師、義軍、義學、義塾、義倉、義田、義賣、義
演、義務、義理、義疏、義證等應用上都沒問題,人與
人之間的「義」甚至擴及鷹、犬也可以理解。但是,所
謂「本不具親屬關係」的義子、義女、義父、義母、義
兄弟、義姊妹等的「義」字實本應作「誼」;「以假代
真」的義齒、義肢、義乳等的「義」實「擬」之訛,蓋
「宜否」尚且勉強,更遑論其「義務」!
    閩南語「擬」音「兀ㄧ\」又或音(兀ㄧ)同「義
」:度也、準擬揣度以待也、像也、比擬也。疑也,言
相似也。或作譺、又作、通作儗、<漢書>借作儀。擬
用以講課的題材原名「講擬」,後人訛作「講義」。引
申史實而編成的小說之所謂「演義」,其實本應作「演
擬」,故<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不可視同信史。
所謂「結義兄弟」的本義,乃是「結成似兄弟般的情誼
」,故亦可稱作「誼兄弟」,而閩南語「結(ㄍㄝㄣ)
」音近「假(ㄍㄝ\或ㄍㄚ\)」,又音近「乾」,遂又衍
生出乾爹、乾媽、乾兒子、乾女兒等稱謂;不知為何「
假髮」未隨「義髻」被古人冠以「義」稱?
    儀,度也,<詩‧大雅>:「我儀圖之。」「儀」又
通作「擬」,<前漢書‧外戚傳>:「皆心儀霍將軍女。
註:心儀即心擬。」「儗」又通「擬」,<禮‧曲禮>:
「儗人必予其倫。」「義」、「擬」皆與古複音語「儀
儗」有關,故易混淆,但角色扮演宜各司其職,「義父
」、「義子」宜正名作「誼父」、「誼子」;「義肢」
、「義乳」宜正名作「擬肢」、「擬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