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不少叫「牛稠」、「馬稠」的地名,義即圈
養牛、馬的處所,然而「稠」字雖又音「田聊切」,與閩
南語牛、馬、豬、羊、雞、鴨等住所的指謂同音,卻僅
能作「穠」、「密」等解,顯然是一個不適切的用字。
    閩南語把木製的長板凳叫做「椅條」,而這個時候
的「條」,音卻讀如「寮」;又有一種可充飲冰佐料的「
粉條」,這個「條」仍然被唸成「寮」。「寮」音近「
釕」,「釕」音「屌」又音「了」,<集韻,類篇>並:「鳥
與島同。」可見「條」、「寮」二音有互調的可能。
    <爾雅.釋言>註:「同官為寮。」又,官寮也,<左傳.
文公七年>:「荀林父曰:『吾嘗同寮,敢不盡心乎?』」
「寮」又通作「僚」,<書.皋陶謨>:「百僚師師。」然
而,<焦氏筆乘>云:「僚即古牢字。」<說文>:「牢,閑養
牛馬圈也。」則「同僚」豈不成為「同牢」了嗎?是的,
人住得的,動物也住得,寮去加系為繚,故閩南語有句
俗諺云「牛有繚,人無料。」!
    「我儕」義同「吾曹」,「曹」加木為「槽」,槽為
貯水器或畜牲之食器,如「水槽」、「豬槽」等;「朝」
音同「曹」,「同朝」為官者彼此均為「同曹」!
    <正字通>:「寮,小也。楊慎曰:古人謂同官為寮,
亦指齋、署,同為義。」閩南語通常把因陋就簡、不
很講究,多半是以茅草、竹子、土墼草創的處所稱作「
寮」,<集韻>:「滌,又『徒弔切』,養牲室也。」<禮.郊
特牲>:「帝牛必在滌三月。」其實這是因不敢採用「寮
」字,只好以「滌」字充數,一方面也說明在<周禮>編纂
的那個年代,時人已不知「寮」還有另一讀音了!窮人
既不免於住「草寮」,就只好把養牲室寫作「滌」,今人
多已普遍住起磚瓦樓房,也該讓牛住「牛寮」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