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日報3月20日幼教版登出一篇標題「水珠兒癢
癢癢─談水痘」的文章,何以國語「痘」而閩南語音「
珠」?閩南語「水痘」是否即是寫為「水珠」呢?
    <字彙>:「痘,大透切,音豆,痘瘡。」<方書>:「痘,
胎毒也,有終身不出者。神痘法,凡痘汁納鼻呼吸即出。
」韻書「痘」除音「豆」外並無他音,然<玉篇>:「垔,
音樹、音豆,義並同。」小篆「尌」作「豎」,楷書「尌
」亦通作「樹」,徐鍇曰:「樹之言豎也。」,<說文>:「
尌,立也。」<集韻>:「尌,又音住義同,或作、。」
「住」音同「注」,<集韻,韻會>並:「咮,音注義同。」
<玉篇>:「咮與噣同。」<集韻>:「咮,本作,又與嚅同
,或作。」<韻會>:「咮,或作喙、啄。」<唐韻,集韻,
韻會>:「咮,又音朱義同。」<廣韻,集韻>:「咮,又音鬥
義同。」閩南語「痘」音「株」,日本語謂股份有限公
司的「株式會社」之「株」,即閩南語「股株(ㄉㄨ)」
的「株」,可見痘音豆又音朱,水痘不宜寫作水珠,有趣
的是閩南語謂青春痘的痘子,音正同柱子!
    <集韻,韻會,正韻>:「窬,音豆義同。」俞音近閼,
閼又音垔、輸音同殳、偷音近投;閩南語瑜音同濡、需
音同殳與殊;<集韻,韻會>:「讀,音豆義同。」<篇海>:
「,同,又與同。」屬同蜀同賣,沒音近賣、濁音
同啄、囑音同主;萬加火為,<集韻>:「,他代切,音
貸;焥,煙貌。」焥、大宛(國名)、母(螲蟷)、
末(蛺蝶)、玳瑁、一音之轉,分化出讀、賣或、
萬二音,故毒字從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
緯>云祝融之樂曰屬讀。」滀漯,攢聚貌,木華<海賦>:「
「鴻濆淪而滀漯。」屬讀、滀漯一音之轉,倒裝為蹢
、啄,分化出樹、豆二音。滀音同觸、讀音同獨,屬、
、觸、獨均從蜀;漯音錔、又音壘,或作灅、,本作
濕,濕、蜀音近;閩南語謂雞鶵破殼而出曰「啄」;<博
雅>:「蹢,跢跦也。」<禮記>三年問:「蹢焉,踟躕
焉。釋文:蹢,不行也。」「蹢」去足加女為「嫡孎
」,<博雅>:「嫡孎,女審諦貌。」「跢跦」又音轉為「
跱」,<類篇>:「跱,行不進。」<易經>崔葦註:「
,藡,本作荻。」適同狄,石音近適、拓音近狄、庶音近
石、蔗音同柘、跱音近跖、特音近拓、寺音近石,凡此
皆古複音語之遺痕也!跢音同帶,帶加艸為蔕,蔕通作蒂,
班固<答賓戲>:「上無所蒂,下無所根。」則帶同帝,<說
文>:「蔕,瓜當也。」張衡<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
註:蔕,果鼻也。」<前漢.賈誼傳>:「細故蔕芥,何足以
疑。註:蔕芥,小鯁也。」閩南語謂有所牽扯曰「蔕芥」
或「蒂蔕」,如「小可蔕芥」、「共你啥蒂蔕」,帶加水
為滯,閩南語滯仍音帶,如「茶滯」;帝加口為啻,閩南語
啻亦音近帝,不單、不只均義同不啻,<集韻>:「蚔與蚳
通。」氏同氐,閩南語置音同蒂,故蒂蔕二字同韻相疊,
蒂蔕又倒裝為指事情的「蔕蒂(蒂音ㄓ\)」。
    <廣韻,集韻>:「僂,下垂;或作。」豆同亞,
滹沱<禮.禮器>作惡池,<秦詛楚文>作亞駝,亞與惡通,惡
音同鱷、駝音同鼉,鼉即是揚子鱷。、同音,<唐韻>
:「,洛侯切,音樓。」又,<唐韻,集韻>:「,當侯切,
音兜義同。」分化出樓、兜二音,屬音同數,數去加木
為樓,日本語謂「請」曰音叶僂,以其必作彎腰下
垂之動作也。僂音轉為婁豬(求子豬)、老撾(國名)、
獠(西南夷)、镽(長也)、顟顤(頭長貌),再音轉為
(長貌)、女媧,倒裝為蚵蠪(蜥蜴)、等,分化出
龍、鱷兩音,日語謂鱷曰,上古人奉「龍」為圖騰,
龍即是「鱷」,傳說「女媧」為人類始祖,實即最原始之
圖騰名,其他名詞皆為其所衍生,再由音生義。镽、顟
顤、均謂「長」也,音叶蜋(長腳蜘蛛)與日本語
謂長之,本皆形容鱷;女媧音叶嘔(小兒語也)、女
娃、弄瓦(生女),倒裝為瓦弄(地名)、嫛婗(人始生)與
英語謂女孩之Girl,全人類語言本同出一源,中國上古人
本亦操複音語,若不明乎此,中國語文的研究者永遠都只
能夠如同「瞎子摸象」,不可能窺其全「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