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兀ㄠv」的指謂是相當廣泛的,雖然一概離
不開做為形容詞的角色,卻也有「讚美的」、「不敢恭
維的」、「主動的」、「不由自主的」等不同用法之區
別,並不是僅僅一個用字,就可以全部概括的!
    <揚子方言>:「,盛也,陳、宋之閒曰。,麤
大貌。」<集韻>:「,丘交切,音顟。」字從膠得音,
閩南語形容兒童發育良好說「大」或「大漢」,這
時候的「(兀ㄠv)」殊不宜由其他用字取代。<集韻>:
「顟,音聊,高鼻深目貌。」聊、音近,<玉篇>:「顟,
音料;顟顤,頭長貌;顤,高長頭貌。」顤:<廣韻>:「五聊
切」、<集韻>:「倪么切」並音堯;又,<廣韻>:「許交切
」、<集韻>:「虛交切」並音虓;堯加日為曉,虓音近曉,
堯加水為澆,、澆同音,堯加手為撓,音近撓,「顤」
字古今音韻顯然變化極大,「顟顤」、「」兩者互
為倒裝,「顟」字本有「」音,韻書漏載,閩南語形容
彪形大漢說「大隻更兼顟顤(ㄌㄜ\ ㄍㄤ入聲)」。
    相當於英語清晨問候語的「Good Morning」,閩南
語習慣說「樂早」,早又與皁同,<釋名>:「皁,早也,日
未出時早起,視物皆黑,此色如之也。」早起本沒有什麼
特別了不起,而以「早」為問候之語,莫非「早起」之人
「樂於」如此?<唐韻>:「樂,又五角切,音岳。」由「音
樂」之「樂」及「山岳」之「岳」的閩南語讀音,不難
窺知此處「樂」可以唸成「兀ㄠv」;<集韻,韻會,正韻>
「樂」並又「魚教切」音藥,<論語.雍也篇>:「知者樂
水,仁者樂山。」「樂」山即是「樂於」山或「樂乎」
山,「樂乎」音叶「Love(愛)」,「於」音近「藥」又音
近「愛」,此處「樂」正宜作「愛」解,<唐韻>:「魚,語
居切。」閩南語「魚教切」正可切出「兀ㄠv」的音,這
是「自動自發」的,而上述的「」是「讚美」的。
    <爾雅.釋詁>:「嘉,大也、美也、樂也。」假又與
嘉同,<詩.大雅>:「假樂君子。」<禮.中庸>作嘉;假又
與嘏同,<禮.禮運>:「是謂大假。纂言:假與嘏通,大假
者大其嘏詞也。」「嘏」音近「Good」、「朦朧」音
叶「Morning」,倒裝為「黎明」;「嘉樂」音近「」
、「寂寥」、「攪擾」、「卓犖(超絕)」,倒裝為「料
峭(春寒)」、「囉皂」、「日照(地名)」、「樂早」;
「嘉樂」又音叶「Glad(愉快)」、「快樂」,倒裝為「
擂鼓」、「Luck(幸福)」,「Good Morning」者,「嘉樂
朦朧」也!棲遲(息也)、急促、造次、激楚(曲名)一音
之轉,音轉為啁(鳥聲)、酬酢(應對也)、週遭、早覺,
倒裝為啁(鳥聲)、著急、佳哉、嘉早,又音轉為聒
、鼓譟、古早、過招、扣鐘、干遮(曲名)、乖覺、趕集
、規矩、歌曲、款曲、款洽,<春秋.隱公四年>:「公及
宋公遇於清。註:遇者草次之期,二國皆簡其禮也。疏:
草次猶造次也。」造次,急遽貌,<論語.里仁篇>:「造次
必於是。」棲遲、激楚又音叶清晨、早晨,閩南語「嘉
早」亦音同「樂早」,然取義有別;「兀ㄠv」由「嘏」
或「」得音,此古複音語之遺痕也!
    <說文>:「曉,明也;明,照也;早,晨也。」<玉篇>:
「晨,明也。」<廣韻>:「明,昭也。」<正字通>:「凡厥
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張衡<南都賦>:「青冥瞑
。註:遙視闇未明也。」<楚辭.九懷>:「遠望兮芊眠。
註:芊眠與瞑音義同。」鑒寐,假寐也,<齊武帝詔>:「
興言夕惕,無忘鑒寐。」鑒寐、糮粖(粥糜)、照明、昭
明、怎麼、質明、厥明、假寐、嘉美、睛盲、青盲、青
冥、清明、暝、芊眠、啟明(星名)、著忙一音之轉,
又音轉為曉明、什麼,倒裝為昧爽。早,先也,<易.坤卦>
:「由辨之不早辨也。」<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嘉禮
親萬民。註:嘉,善也。」<爾雅.釋詁>:「朝,早也;旦,
早也。」<說文>:「旦,明也。」<玉篇>:「旦,朝也、曉
也。」<書.大禹謨>:「正月朔旦。」旦又與神同,<禮.
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也。註:旦當為神。」「
神明」音近「曉明」,<淮南子.天文訓>:「日至於曲阿
是謂旦明。」,「旦明」音近「東明」。
    神字從申,<說文>:「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曰
:申即引也。」<戰國策>:「臣萬乘之魏而甲秦楚。釋文
:甲一作申,言居二國之上也。」<字彙補>:「震旦,中國
也。」<易.坤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易.說
卦>:「震,動也。」震旦、震動、螴蜳(氣不安定)、闖
蕩一音之轉,音轉為錯憚(倉卒貌)、攛掇、(凍相著
也)、躞蹀(行貌)、散蕩、申屠(複姓)、喧闐、絮叨、
朔旦,倒裝為東昇、東山(地名)、搭訕、貼心、腆膳(具
食),音轉為蹲循、逡巡、扯臊、謙虛、朝鮮(國名)、周
旋、謙遜、欠身、欠伸、清爽、勤慎、謹肅、謹慎、經
心、精神、璀璨、謙沖、虔誠、清晨、嘉善、嘉興(地
名)、早先、早晨,分化出神、旦及甲、申等音。<禮.坊
記>:「相彼盍旦。註:盍旦,夜鳴求旦之鳥。」盍旦或作
曷旦,<月令>作鶡旦,<方言>作鶡鴠,別作鴠、鴠、
渴旦,<廣志>作侃旦,是又音叶(行貌)、勾當、勾搭
、掛單,倒裝為(行貌)、大家。大家,女之尊稱,家
又與姑同,漢曹世叔之妻,班超稱大家,即超妹,家、嘉音
同,故「嘉」訓作「大」。<詩.衛風>:「信誓旦旦。朱
傳:旦旦,明也。」閩南語謂「盍旦」曰「田旦」音叶「
螴蜳」,國語「田旦」則音叶「旦旦」。
    <孟子>:「丹之治水愈於禹。」<論語.公冶篇>:「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增韻>:「愈,過也。
」<正韻>:「愈,又偶許切。」「愈」音同「遇」又音近
「娛」,閩南語「愈」又音「兀ㄠv」,可與「遇(兀ㄨ下
去)」、「娛(兀ㄛ下平)」二字等量齊觀。印尼別克人
的哀曲名為「Kayob」,而華文譯作「卡若」,卡若音叶
苦難、苦楝、傀儡、可憐、苦惱、可蘭(Koran)、可人
、果然、咕噥、勾欄(妓院)、干藍(Gamelan)、光臨,倒
裝為擂鼓、勞苦、冷酷、驪歌、難過、來歸、泠綸(樂
師)、闌干(淚流貌)、難堪、立刻、如果、若干,故閩南
語「愈」又音「ㄗㄨ\」、音「ㄌㄨ\」、音「ㄋㄚ\」,
伊斯蘭教的經典名「可蘭經」,「干藍」是爪哇的傳統
樂器名;勾欄又音「快樂」,「愉快」倒裝為「Kayob
」、嘉應(地名)、嘉峪(關名)、嘉魚(地名),又音轉為
嘉禾(地名)、快活,苦、樂本一體的兩面。
    <玉篇>:「愈,勝也。」<廣韻>:「愈,賢也。」賢與
勝皆音近善,故有許多人以閩南語的「兀ㄠv」字擬作「
賢」,但對於此音自何處而來卻瞠目以對,<正韻>:「勝,
堪也。」勝、盛同音,盛又猶嘉也,張衡<東京賦>:「盛
夏后之致美,爰敬恭於神明。」鼓譟、聒又音轉為膾
炙、誇讚,音轉為歸善(地名)、堪勝;<易.鼎卦>:「大亨
以養聖賢。」朝鮮音轉為肅慎(族名)、先生、瀟灑、薛
禪(智者)、聖賢,誠然「善於」或「嫻於」、「擅於」
等亦均有「兀ㄠv」之意,然既不以「聖」字作「兀ㄠv
」,「賢」字自亦以休淌這灘渾水為妙。
    <淮南子.泰族訓>:「智過百人者謂之豪。」<玉篇>
:「豪,帥也、俊也。」<廣韻>:「豪,俠也。」<正韻>:
「豪,英也。」<韻會>:「豪,彊也、健也。」舉凡一切
讚美用語的「兀ㄠv」,有所比較時用「愈」、單一指謂
時宜用「豪」。豪曹,劍名,<博物志>:「豪曹,歐冶子所
作。」<孟子>:「若夫豪傑之士。」<前漢書.武帝紀>:
「選豪俊講文學。」豪又與毫通,<史記.張耳傳>:「秋
豪皆高祖力也。」<紅樓夢>第47回:「到了十四,黑早,
賴大的媳婦又進來請。」豪強、豪情、豪健、豪俊、豪
傑、豪曹、敖曹一音之轉,倒裝為嘈嗷、秋毫;豪曹又音
轉為丰致、混攪、浮躁、好早、黑早、丰采、豪帥、豪
興、豪俠、放肆、發洩。威服、吆喝、壓伏、威風、愛
好、燕好、英豪等亦一音之轉,<詩.唐風>:「中心好之
。」此處「好」當作「愛」解,「好於」亦即是「樂於
」。閩南語「豪(兀ㄠv)人」謂其非庸人、凡人也,「豪
」所以又音「兀ㄠv」由「嗷」字得音。
<禮經解>:「差若豪釐,繆以千里。」貍貓倒裝為毛驢,
又音轉為豪釐,謝察微<算經>:「十絲曰毫,十毫曰釐。
」絲毫音近喜好,錢幣單位的「毛」實即是「毫」。
    <說文>:「嗷,眾口愁也。」<西京雜記>:「紛紜翔
集,嘈嗷鳴啼。」<搜神記>天上玉女:「飄颻浮勃蓬,敖
曹雲雨滋。註:同嗷嘈,喧鬧聲。」北魏有冀州刺使高敖
曹、唐朝武后年間有薛敖曹,此乃人名承襲圖騰名之遺
痕。<韻會>:「嗷,通作囂、敖、謷、熬。」<荀子.疆國
篇>:「百姓讙熬。註:敖,喧噪也。」<詩.邶風>:「以敖
以遊。釋文:敖亦作遨。」<爾雅.釋訓>:「敖敖,傲也。
」<爾雅.釋言>:「敖,憮傲也。」<唐韻,韻會,正韻>:「
倨傲,不遜。」<集韻,正韻>:「敖同傲,慢也。」傲又與
奡通,<說文>:「熬,乾煎也。」倨傲、驕傲、、叫
奡、煎熬、健旺、健忘、敬畏、警畏、警衛、尊嚴、鑽
營、權輿、期頤、驚疑、驚異、驚訝、招搖、嘈嗷、奇
異、欺壓、槎枒、嵯峨、奇異、欺壓、錯愕、詫異、注
意、主意等一音之轉,又音轉為囂嗷、逍遙、遐邇、喜
悅、撒野、施為、幸會、邂逅、斥候、伺候、師父、師
傅、舒服、喜好,倨傲又音叶嘉魚、驕傲又音叶丈夫;愛
好倒裝為駭異、罕異、富裕、豪右、后羿、發越、伐閱
、閥閱、讙嗷、富餘、憮傲、敖敖、偉業、威儀、夷羿
、奡羿、威嚴、閼與、優遊、遨遊,<論語.憲問篇>南宮
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
躬稼而有天下?」奡、羿本同一人之分化。
    老子<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前漢書.
鮑宣傳>:「有益毫毛。」<月令廣義>:「每年正月十六
日,俗謂之耗磨日。」耗磨音毫毛、毫末、昏耄、荒
謬、鋒芒、慧敏,音轉為愚昧、闇昧、野蠻、傲慢,又倒
裝為馬虎、迷糊、蠻橫、敏慧。<廣韻>:「敖,姓也,顓
頊大敖後。」大敖音叶打熬、鬥毆、大爺、地位、太阿
、彈壓、黨與、黨羽、大夫、獨夫。<史記.天官書>:「
「箕為敖客。註:敖,調弄也。」敖客音叶愉快、紈、
裕固(族名)、鰲鼓(地名)、暘谷(地名)、陽穀(縣名)、
武功(山名)、庵古(地名)、鹽官(地名)、冤句(地名)、
烏莞(地名)、餘干(縣名)、瑤光(星名)、鶯歌(鳥名)、
魚狗(鳥名)、阿哥、挖苦、阿卡(族名)、Yoga(瑜珈)、
禺(神名)、夷鼓(人名)、允格(人名)、蚵殼(港名)、
王功(港名)、魍港(港名)、翁古(部名)、汪古(部名)、
黃鵠或鴻鵠(仙鳥)、黃姑或河鼓(星名)、黃口(幼兒)、
洸(地名)、譁釦(讙呼)、紇骨(族名)、回鶻(族名)、
侯官(縣名)、海口(地名)、海康(縣名)、好看,倒裝為
康回(神名)、開封(地名)、廣漢(地名)、鬼方(族名)、
姑獲(鳥名)、高華(嶼名)、快活、困惑、感化、功夫、
乖滑、鬼混、關懷、關慰、寬慰、恭維、廣譽、高傲、
故意、勾引、賈汪(地名)、貴陽(地名)、鬼閻(地名)、
觀音(地名)、姑衍(地名)、古冶(複姓)、公冶(複姓)、
贛榆(地名)、梗陽(地名)、句陽(地名)、高陽(古帝)、
句繹(地名)、庫頁(島名)、昆陽(地名)、葉(地名)、
姑爺(地名)、高要(地名)、高郵(地名)、果阿(地名)、
句吳(國名),句吳又音轉為嘉應。
    敖客又音叶畬客,「畬」音「余」、「豫」又音「
奢」,故畬客又倒裝為「客家」,而嘉應州是客家人的大
本營。「畬客」是閩浙的一個族支,彰化縣沿海住有與
客家人有別的所謂「ㄠ\客」,殆即是畬客。「畬」音近
「傜」,畬客或畬民被認為是傜族的一支;傲慢又音叶畬
民、虞幕(舜祖)、有牧(商社)、汪芒(氏族)、濊貊(族
名)、峨嵋(山名)、雲夢(澤名)、元謀(地名)、澳門(地
名)、雁門(關名)、繹幕(縣名)、阿美(族名)、雅美(族
名),倒裝為靺鞨(族名)、漠河(地名)、慕韓或馬韓(國
名)、閩侯(地名)、孟獲(酋號)、幕阜(山名)、幕府(山
名)、閩越(國名)、馬尾(地名)、摩伊(族名)、牧野(地
名)、馬雅(族名)、莫敖(官名)、莫傜(族名),分化出苗
、傜二音,苗、傜的由來均不僅一個源頭。
    「」與「謷」及「傲」均與「敖」通,從讚美的
一面來看:<詩.衛風>:「碩人敖敖。傳:敖敖,長貌。箋:
猶欣欣也。」<說文>:「,健也。」<集韻>:「,強也
。」<廣韻>:「,俊健。」<韻會>:「謷,大貌。」<類
篇>:「謷,志遠也。」從不敢恭維的一面來看:<唐韻,集
韻,韻會,正韻>:「傲,慢也、倨也。」<詩.小雅>:「執
我仇仇。傳:仇仇猶謷謷也。箋:謷本或作。」<呂覽.
懷寵篇>:「謷醜先王,排訾舊典。」倨傲又音咎繇(古
帝)、繇或厹由或仇繇(國名)、猶(縣名)、仇猶(城
名),分化出仇、謷二音,<博雅>:「敖,妄也。」傲音近
妄;<楚辭.九思>:「令尹兮謷謷。王逸註:不聽話言而妄
語也。」秋毫音叶觸犯、粗夯、扯謊、欺枉;<說文>:「
謷,哭不止,悲聲謷謷也。」<前漢書.食貨志>:「天下謷
謷然陷刑者眾。師古註:眾口愁聲也。」<廣韻>:「謷,
不肖語也。」<說文>:「謷,不肖人也。徐曰:不肖人其
言煩苛也。」譁釦音嚎哭、煩苛、頑固,乖滑又音轉
為孤苦、苛刻,閩南語謂悲聲曰「謷(ㄛv)」、形容眾口
愁聲說「謷謷(ㄏㄧㄨ\)叫」、不肖語說「唸謷謷(兀ㄠ
下去 兀ㄠ下入)」,<史記.五帝本紀>云「虞舜者名曰重
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舜父
瞽叟頑、母囂、弟象傲。」囂嗷音凶頑、象傲,音轉
為秋毫、重華、窮乏,又音轉為驕傲、橋牛;聒音叶瞽
叟、姑嫂;賈汪音叶句望;囂嗷倒裝為虞舜,這個傳說實
由音訛穿鑿附會而來;<唐書.周墀傳>:「宿將暴謷不循
令者,墀命鞭其背。」憮傲音轉為暴謷。謷:<唐韻>:「
五交切」、<集韻,韻會>:「牛交切」並:「平聲」,由
於「謷」字兼具正面、反面的雙重意義,更因<正字通>
云:「謷有甚意,今楚黃人謂事之甚者曰謷。」故一些「
不敢恭維的」、「事之甚者」之「兀ㄠv」,遂一概由「
謷」字承擔,如「謷博局」、「謷臭彈」等。<字彙>:「
謷,謔也。」橋牛又音叶憭(慧也)、,倒裝為顟顤
、女媧(神名),分化出謷、謔二音,一切語詞皆由最原始
的圖騰名「女媧」一語所衍生,再由音生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