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東森育樂臺與緯來體育臺在有線電視上的大力
推廣,國內的撞球運動近年來獲得了蓬勃的發展,透過
電視畫面的轉播,選手們的優異球技,讓國人看得如醉
如癡,比賽中的精湛演出,場場扣人心弦,幾位頂尖高
手不僅揚威國際為國爭光,並展現出迷人的風采,一掃
過去只有太保、太妹才會去涉足撞球場的不良印象。
    常聽到主播和球評把「球檯邊緣」的指謂說成「顆
星」,這似乎是英語「Cushion」─「撞球桌面四周之
彈性襯裏」的音譯。但是寫成「顆星」,總會讓人有「
丈二金鋼─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Cushion」恰音近閩南語「依偎之處」的「靠身
」,閩南語有一句「(ㄙㄚ)無靠身」,就是形容「沒
轍」的意思。因此,與其把「Cushion」音譯成「顆星
」,還不如說「靠身」的好。如果考慮到國語音韻念來
有點唐突,乾脆說「磕身」也滿恰當的。
    其次,所謂「下塞」的「塞」,蓋即英語謂邊、側
、面、等之「Side」的音譯(按:或云乃是英語謂迴
轉、盤旋曰「Circle」的省音,或英語謂螺旋、旋轉曰
「Screw」的省音),而日語形容「捻」、「拈」、「
撚」等的「(Hineli)」,即是我們使用於「下
塞」時的術語,閩南語說「插撚」或「措撚」,不是插
左撚就是插右撚,其目的在使母球藉旋轉的作用改變所
經行的路線,而「塞」卻有「封閉」之義,這時若考慮
採用「使旋」應較「下塞」妥當。英語謂「插撚」曰「
English」,實「彎咼」與「螺旋」之合音。
    此外,「吊」是「掛著」的意思,故意放小球以期
讓人打不到,應該說「刁球」而不是「吊球」;如果不
容易下桿,而母球與子球又相距極其遙遠,則是形成「
迢球」,亦不得謂之「吊球」。
    又有一種以母球借球再碰到目標球的技巧,稱為「
Careen」,是「(使)傾側」的意思(按:一云乃是英語謂
「連撞二次」的「Carom」),目前撞球界通常依音譯作
「開侖」。「開侖」加「開侖」的倒裝,就成為日語謂
先打Cushion再撞到目標球的「」,「Careen」音
叶乖剌(乖戾)、乖戾、佝僂(曲背)、儴(迴旋狀)、刮
拉、劻勷(情勢急迫的樣子),<說文>:「戾,曲也。」以
上六個諧音聯綿詞中,擇一音、義兼顧者可也!
    另有一種母球以曲形弧線打擊子球的桿法稱為「
(Masse)」實即「蹣跚」的音轉,<玉篇>:「蹣跚,旋行
貌。」看來並不是必定非操外語不可。當母球尚未觸及
特定子球之前,若不慎先以球桿、架桿器、頭髮、衣服
或手等碰到不該碰的球稱為「(Sawali)」,乃是
失誤、鎩羽、舛誤、愆尤與烏龍、違例的合音,可簡稱
違例。此外,球桿連續碰觸到母球兩次因而形成犯規之
指謂的「」,實乃「連擊」的音讀。
    撞球運動中,有一種用來磨擦球桿的皮頭,以免打擊
時造成滑桿的「Chalk」,一般都音譯作「巧克」,這也
不能算是很高明的翻譯。「Chalk」音叶輕快、磬控(拉
緊馬韁跑)、遄歸(急速)、作梗、糾葛、粗獷、戩殼(盡
善)、遮蓋、照顧、兼顧等,因為其作用主要在防止打擊
時滑桿,如果音譯作「磬控」倒也合宜。
    英語「Tip」有尖、尖端、具尖端之物、尖頂、裝
以尖頭、裝飾尖頭等義,與有頂、巔、上部、上端、高
聳、極點、最高點、最高的、頂上的、加以頂(蓋)、位
於-----的頂端等之義的「Top」,在音韻上存在著叶音
的關係,故又為球桿之「皮頭」的指謂。「Tip」實又音
叶獨步、頭部,倒裝為標的、皮頭;英語謂「拉桿」的「
Draw」音叶拖拉、謂「犯規」的「Foul」音叶混亂;英
語謂連擊的「Double hit」,前者音叶「多倍」,後者音
叶「鋒鏑」;英語謂灌球的「Bank shot」,前者音叶閩
南話的「盤弧」,後者則為「投射」的倒裝;英語謂母球
曰「Cue ball」,謂球桿曰「Cue」,「Cue」的本義是提
示、暗示,故「Cue」實音叶關於,又倒裝為攸關。
    閩南語把「球檯」叫做「球床」、把「球桿」叫做
「球箠」,把「中袋」、「底袋」叫做「中孔」、「尾
孔」,把「袋口」叫做「孔口」,把「推桿」、「拉桿」
」叫做「推(音ㄙㄤ上入)球」、「揪(ㄍㄧㄨ)球」,
謂「下桿」曰「措箠」,謂「帶推桿」、「帶拉桿」曰
「括推」、「括揪」,把「灌球」叫做「挏球」,「灌腰
袋」、「灌底袋」說「挏中孔」、「挏尾孔」,把「滑
桿」叫做「突箠」,謂因緊張而出桿不順如受拘束般曰
「挽箠」,通常把「母球」叫做「球母」,母球落袋「洗
澡」說「洗身軀(球母)」或「喫茶」,當「一槍兩個彈
」時說「雙孔準」,球貼近「Cushion」時說「貼壁」,
謂「球資」曰「球貸」,謂「彈子房」曰「撞球間」,稱
不容易判定先擊中哪一顆球之球曰「賊子球」,當母球
黏住他球「揹娃娃」不易下桿時說「挨兒嬰子」,打組
合球時援用英語說「Kiss」,賭輸贏時援用日語說打「
(Kamo)」,「Kamo」的尾音「mo」音近閩南語「網
」,國語蓋因此而說「打網子」。
    此外,國語所謂「下個低桿」實乃「使個低桿」之
誤;形容輕輕一衝的所謂「鳥鳥衝」,則閩南語「略略衝
」或「軟軟衝」之音訛也。在撞球運動中偶爾也吸收別
種運動的術語,例如「滑壘進袋」、「內、外角進壘」
、「完封(勝)對手」等乃是借用棒球的術語,「空心球
」、「帶球上籃」本是籃球術語,「時間差」乃是借用
排球的術語,「聽牌」本是賭麻將牌的術語,「定點著陸
」則是跳傘特技表演的用語。至於兩顆子球粘在一起而
形成不易進袋的情況,撞球界的術語稱之為「CD」,或曰
這原是閩南語「死豬」的指謂,竊不以為然,這應該是英
語謂連接、結合的「Connect」,與雙重的、雙層的、加
倍的等之指謂的「Double」之合音,再各取其第一個字
母的簡稱。常聽到球評把一桿進了兩個球,叫作「一槍
兩彈」,以實質的收獲而言,不如說「一石兩鳥」或「一
箭雙雕」為宜。最後再談談所謂的「片帶」或「騙帶」
,依其不作空心瞄準的實質內容而言,適切的用字正是「
偏袋」,是不曉得正確用字的人讀音走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