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東森育樂臺與緯來體育臺在有線電視上的大力
推廣,國內的撞球運動近年來獲得了蓬勃的發展,透過
電視畫面的轉播,選手們的優異球技,讓國人看得如醉
如癡,比賽中的精湛演出,場場扣人心弦,幾位頂尖高
手不僅揚威國際為國爭光,並展現出迷人的風采,一掃
過去只有太保、太妹才會去涉足撞球場的不良印象。
推廣,國內的撞球運動近年來獲得了蓬勃的發展,透過
電視畫面的轉播,選手們的優異球技,讓國人看得如醉
如癡,比賽中的精湛演出,場場扣人心弦,幾位頂尖高
手不僅揚威國際為國爭光,並展現出迷人的風采,一掃
過去只有太保、太妹才會去涉足撞球場的不良印象。
常聽到主播和球評把「球檯邊緣」的指謂說成「顆
星」,這似乎是英語「Cushion」─「撞球桌面四周之
彈性襯裏」的音譯。但是寫成「顆星」,總會讓人有「
丈二金鋼─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星」,這似乎是英語「Cushion」─「撞球桌面四周之
彈性襯裏」的音譯。但是寫成「顆星」,總會讓人有「
丈二金鋼─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Cushion」恰音近閩南語「依偎之處」的「靠身
」,閩南語有一句「(ㄙㄚ)無靠身」,就是形容「沒
轍」的意思。因此,與其把「Cushion」音譯成「顆星
」,還不如說「靠身」的好。如果考慮到國語音韻念來
有點唐突,乾脆說「磕身」也滿恰當的。
」,閩南語有一句「(ㄙㄚ)無靠身」,就是形容「沒
轍」的意思。因此,與其把「Cushion」音譯成「顆星
」,還不如說「靠身」的好。如果考慮到國語音韻念來
有點唐突,乾脆說「磕身」也滿恰當的。
其次,所謂「下塞」的「塞」,蓋即英語謂邊、側
、面、等之「Side」的音譯(按:或云乃是英語謂迴
轉、盤旋曰「Circle」的省音,或英語謂螺旋、旋轉曰
「Screw」的省音),而日語形容「捻」、「拈」、「
撚」等的「(Hineli)」,即是我們使用於「下
塞」時的術語,閩南語說「插撚」或「措撚」,不是插
左撚就是插右撚,其目的在使母球藉旋轉的作用改變所
經行的路線,而「塞」卻有「封閉」之義,這時若考慮
採用「使旋」應較「下塞」妥當。英語謂「插撚」曰「
English」,實「彎咼」與「螺旋」之合音。
、面、等之「Side」的音譯(按:或云乃是英語謂迴
轉、盤旋曰「Circle」的省音,或英語謂螺旋、旋轉曰
「Screw」的省音),而日語形容「捻」、「拈」、「
撚」等的「(Hineli)」,即是我們使用於「下
塞」時的術語,閩南語說「插撚」或「措撚」,不是插
左撚就是插右撚,其目的在使母球藉旋轉的作用改變所
經行的路線,而「塞」卻有「封閉」之義,這時若考慮
採用「使旋」應較「下塞」妥當。英語謂「插撚」曰「
English」,實「彎咼」與「螺旋」之合音。
此外,「吊」是「掛著」的意思,故意放小球以期
讓人打不到,應該說「刁球」而不是「吊球」;如果不
容易下桿,而母球與子球又相距極其遙遠,則是形成「
迢球」,亦不得謂之「吊球」。
讓人打不到,應該說「刁球」而不是「吊球」;如果不
容易下桿,而母球與子球又相距極其遙遠,則是形成「
迢球」,亦不得謂之「吊球」。
又有一種以母球借球再碰到目標球的技巧,稱為「
Careen」,是「(使)傾側」的意思(按:一云乃是英語謂
「連撞二次」的「Carom」),目前撞球界通常依音譯作
「開侖」。「開侖」加「開侖」的倒裝,就成為日語謂
先打Cushion再撞到目標球的「」,「Careen」音
叶乖剌(乖戾)、乖戾、佝僂(曲背)、儴(迴旋狀)、刮
拉、劻勷(情勢急迫的樣子),<說文>:「戾,曲也。」以
上六個諧音聯綿詞中,擇一音、義兼顧者可也!
Careen」,是「(使)傾側」的意思(按:一云乃是英語謂
「連撞二次」的「Carom」),目前撞球界通常依音譯作
「開侖」。「開侖」加「開侖」的倒裝,就成為日語謂
先打Cushion再撞到目標球的「」,「Careen」音
叶乖剌(乖戾)、乖戾、佝僂(曲背)、儴(迴旋狀)、刮
拉、劻勷(情勢急迫的樣子),<說文>:「戾,曲也。」以
上六個諧音聯綿詞中,擇一音、義兼顧者可也!
另有一種母球以曲形弧線打擊子球的桿法稱為「
(Masse)」實即「蹣跚」的音轉,<玉篇>:「蹣跚,旋行
貌。」看來並不是必定非操外語不可。當母球尚未觸及
特定子球之前,若不慎先以球桿、架桿器、頭髮、衣服
或手等碰到不該碰的球稱為「(Sawali)」,乃是
失誤、鎩羽、舛誤、愆尤與烏龍、違例的合音,可簡稱
違例。此外,球桿連續碰觸到母球兩次因而形成犯規之
指謂的「」,實乃「連擊」的音讀。
(Masse)」實即「蹣跚」的音轉,<玉篇>:「蹣跚,旋行
貌。」看來並不是必定非操外語不可。當母球尚未觸及
特定子球之前,若不慎先以球桿、架桿器、頭髮、衣服
或手等碰到不該碰的球稱為「(Sawali)」,乃是
失誤、鎩羽、舛誤、愆尤與烏龍、違例的合音,可簡稱
違例。此外,球桿連續碰觸到母球兩次因而形成犯規之
指謂的「」,實乃「連擊」的音讀。
撞球運動中,有一種用來磨擦球桿的皮頭,以免打擊
時造成滑桿的「Chalk」,一般都音譯作「巧克」,這也
不能算是很高明的翻譯。「Chalk」音叶輕快、磬控(拉
緊馬韁跑)、遄歸(急速)、作梗、糾葛、粗獷、戩殼(盡
善)、遮蓋、照顧、兼顧等,因為其作用主要在防止打擊
時滑桿,如果音譯作「磬控」倒也合宜。
時造成滑桿的「Chalk」,一般都音譯作「巧克」,這也
不能算是很高明的翻譯。「Chalk」音叶輕快、磬控(拉
緊馬韁跑)、遄歸(急速)、作梗、糾葛、粗獷、戩殼(盡
善)、遮蓋、照顧、兼顧等,因為其作用主要在防止打擊
時滑桿,如果音譯作「磬控」倒也合宜。
英語「Tip」有尖、尖端、具尖端之物、尖頂、裝
以尖頭、裝飾尖頭等義,與有頂、巔、上部、上端、高
聳、極點、最高點、最高的、頂上的、加以頂(蓋)、位
於-----的頂端等之義的「Top」,在音韻上存在著叶音
的關係,故又為球桿之「皮頭」的指謂。「Tip」實又音
叶獨步、頭部,倒裝為標的、皮頭;英語謂「拉桿」的「
Draw」音叶拖拉、謂「犯規」的「Foul」音叶混亂;英
語謂連擊的「Double hit」,前者音叶「多倍」,後者音
叶「鋒鏑」;英語謂灌球的「Bank shot」,前者音叶閩
南話的「盤弧」,後者則為「投射」的倒裝;英語謂母球
曰「Cue ball」,謂球桿曰「Cue」,「Cue」的本義是提
示、暗示,故「Cue」實音叶關於,又倒裝為攸關。
以尖頭、裝飾尖頭等義,與有頂、巔、上部、上端、高
聳、極點、最高點、最高的、頂上的、加以頂(蓋)、位
於-----的頂端等之義的「Top」,在音韻上存在著叶音
的關係,故又為球桿之「皮頭」的指謂。「Tip」實又音
叶獨步、頭部,倒裝為標的、皮頭;英語謂「拉桿」的「
Draw」音叶拖拉、謂「犯規」的「Foul」音叶混亂;英
語謂連擊的「Double hit」,前者音叶「多倍」,後者音
叶「鋒鏑」;英語謂灌球的「Bank shot」,前者音叶閩
南話的「盤弧」,後者則為「投射」的倒裝;英語謂母球
曰「Cue ball」,謂球桿曰「Cue」,「Cue」的本義是提
示、暗示,故「Cue」實音叶關於,又倒裝為攸關。
閩南語把「球檯」叫做「球床」、把「球桿」叫做
「球箠」,把「中袋」、「底袋」叫做「中孔」、「尾
孔」,把「袋口」叫做「孔口」,把「推桿」、「拉桿」
」叫做「推(音ㄙㄤ上入)球」、「揪(ㄍㄧㄨ)球」,
謂「下桿」曰「措箠」,謂「帶推桿」、「帶拉桿」曰
「括推」、「括揪」,把「灌球」叫做「挏球」,「灌腰
袋」、「灌底袋」說「挏中孔」、「挏尾孔」,把「滑
桿」叫做「突箠」,謂因緊張而出桿不順如受拘束般曰
「挽箠」,通常把「母球」叫做「球母」,母球落袋「洗
澡」說「洗身軀(球母)」或「喫茶」,當「一槍兩個彈
」時說「雙孔準」,球貼近「Cushion」時說「貼壁」,
謂「球資」曰「球貸」,謂「彈子房」曰「撞球間」,稱
不容易判定先擊中哪一顆球之球曰「賊子球」,當母球
黏住他球「揹娃娃」不易下桿時說「挨兒嬰子」,打組
合球時援用英語說「Kiss」,賭輸贏時援用日語說打「
(Kamo)」,「Kamo」的尾音「mo」音近閩南語「網
」,國語蓋因此而說「打網子」。
「球箠」,把「中袋」、「底袋」叫做「中孔」、「尾
孔」,把「袋口」叫做「孔口」,把「推桿」、「拉桿」
」叫做「推(音ㄙㄤ上入)球」、「揪(ㄍㄧㄨ)球」,
謂「下桿」曰「措箠」,謂「帶推桿」、「帶拉桿」曰
「括推」、「括揪」,把「灌球」叫做「挏球」,「灌腰
袋」、「灌底袋」說「挏中孔」、「挏尾孔」,把「滑
桿」叫做「突箠」,謂因緊張而出桿不順如受拘束般曰
「挽箠」,通常把「母球」叫做「球母」,母球落袋「洗
澡」說「洗身軀(球母)」或「喫茶」,當「一槍兩個彈
」時說「雙孔準」,球貼近「Cushion」時說「貼壁」,
謂「球資」曰「球貸」,謂「彈子房」曰「撞球間」,稱
不容易判定先擊中哪一顆球之球曰「賊子球」,當母球
黏住他球「揹娃娃」不易下桿時說「挨兒嬰子」,打組
合球時援用英語說「Kiss」,賭輸贏時援用日語說打「
(Kamo)」,「Kamo」的尾音「mo」音近閩南語「網
」,國語蓋因此而說「打網子」。
此外,國語所謂「下個低桿」實乃「使個低桿」之
誤;形容輕輕一衝的所謂「鳥鳥衝」,則閩南語「略略衝
」或「軟軟衝」之音訛也。在撞球運動中偶爾也吸收別
種運動的術語,例如「滑壘進袋」、「內、外角進壘」
、「完封(勝)對手」等乃是借用棒球的術語,「空心球
」、「帶球上籃」本是籃球術語,「時間差」乃是借用
排球的術語,「聽牌」本是賭麻將牌的術語,「定點著陸
」則是跳傘特技表演的用語。至於兩顆子球粘在一起而
形成不易進袋的情況,撞球界的術語稱之為「CD」,或曰
這原是閩南語「死豬」的指謂,竊不以為然,這應該是英
語謂連接、結合的「Connect」,與雙重的、雙層的、加
倍的等之指謂的「Double」之合音,再各取其第一個字
母的簡稱。常聽到球評把一桿進了兩個球,叫作「一槍
兩彈」,以實質的收獲而言,不如說「一石兩鳥」或「一
箭雙雕」為宜。最後再談談所謂的「片帶」或「騙帶」
,依其不作空心瞄準的實質內容而言,適切的用字正是「
偏袋」,是不曉得正確用字的人讀音走樣了!
誤;形容輕輕一衝的所謂「鳥鳥衝」,則閩南語「略略衝
」或「軟軟衝」之音訛也。在撞球運動中偶爾也吸收別
種運動的術語,例如「滑壘進袋」、「內、外角進壘」
、「完封(勝)對手」等乃是借用棒球的術語,「空心球
」、「帶球上籃」本是籃球術語,「時間差」乃是借用
排球的術語,「聽牌」本是賭麻將牌的術語,「定點著陸
」則是跳傘特技表演的用語。至於兩顆子球粘在一起而
形成不易進袋的情況,撞球界的術語稱之為「CD」,或曰
這原是閩南語「死豬」的指謂,竊不以為然,這應該是英
語謂連接、結合的「Connect」,與雙重的、雙層的、加
倍的等之指謂的「Double」之合音,再各取其第一個字
母的簡稱。常聽到球評把一桿進了兩個球,叫作「一槍
兩彈」,以實質的收獲而言,不如說「一石兩鳥」或「一
箭雙雕」為宜。最後再談談所謂的「片帶」或「騙帶」
,依其不作空心瞄準的實質內容而言,適切的用字正是「
偏袋」,是不曉得正確用字的人讀音走樣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