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的活化石〉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三年(即西元前214
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
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始皇帝二十六年(西元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七年後即出兵略取五嶺以南
之地,直抵越南的伐勒拉角,其原故或如姚大中<古代
北西中國>44頁所云在於達成國境抵達「四極」的目標
─國界恰恰符合自然地理,凡是被圈定可供農業發展的
土地必須統一劃歸中國,漢式農耕事業無可留戀之地則
斷然予以放棄,非如<淮南子>所謂「利越之犀角象齒翡
翠珠璣」。就因為地理條件的因素,越南之加入中國,
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較諸漢武帝元封元年(西元前
108年)始劃入中國版圖的福建,足足早了113年。(按:
<史記‧東越列傳>雖有閩越王無諸、東海王搖皆被秦廢
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之說,但於郡守一類官吏的動
向卻無隻字交待,由無諸與搖之從諸侯叛秦觀之,所謂
的「閩中」一郡殆僅羇縻而未設官治理。)
    <史記‧南越列傳>載:「佗乃自尊號為南越武帝,
------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東
西萬餘里。」、「且南方卑溼,蠻夷中閒,其東閩越千
人眾號稱王,其西甌駱、裸國亦稱王。」、「越桂林監
居翁,喻甌駱屬漢。(按:<漢書>云甌駱三十餘萬口降
漢)」此位於廣東西部、越南北部、廣西南部的「西甌
駱」乃「東甌駱」的對稱,<史記‧東越列傳>載:「漢
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孝惠
三年,------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
王。」東冶,即今福建侯官;東甌,今浙江溫州永嘉,
其實乃是「東甌駱」的省稱。這兩支「甌駱」茲後逐漸
與漢人同化,在往後的史籍中不再有其族群相關動態的
記載。倒是在福建東南的漳、泉二州一帶、廣東東部的
潮州一帶,卻還有一支甌駱的族群在此生聚棲息,從來
的史書中並不見提及,其族名幸虧鄰族「畬客」以叶音
名「奧老」為之流傳,其另一鄰族「客家」人音轉為福
佬、賀老、鶴老之叶音,導致其以「河洛」人自居。其
實客家人所謂的「Ho Lo」,閩南語音譯為「ㄏㄜ ㄌ
ㄜ\」,「河洛」的音譯則為「ㄏㄜ ㄌㄛㄥ」。
    據袁家驊說:「閩南方言分佈在福建省南部廈門、
漳州、泉州三市,和龍溪、晉江、龍岩等專區,單就福
建一省來說,(操閩南語的)人口約有一千萬左右。此外
廣東東部潮汕地區、海南島以及雷州半島部份地區,浙
江南部的溫州、平陽、玉環和舟山群島,江西的鉛山、
上饒、玉山,廣西中南部和四川境內的局部地區,也都
屬於閩南方言的活動範圍。臺灣全省的漢人幾乎都(會)
說閩南方言,再加上南洋群島如:菲律賓、新加坡、印
度尼西亞等地的華僑中,以閩南人及廣東潮汕、海南等
地的人為多,因而閩南方言在華僑聚居的地區,自然也
成為主要的交際工具之一了。據一般的估計,廣義的閩
南方言擁有人口至少在三千萬人左右。」其所說的浙江
南部、廣西中南部,正是漢代東、西兩支甌駱分佈的地
帶,所謂的閩南語實即甌駱話,因為閩南語的活動範圍
並不限定在閩南一隅,閩南一帶也並非全操閩南語。
    西晉末年,由於惠帝永康年間的八王之亂,中央政
府失其維繫地方的能力,於是匈奴、鮮卑、氐、羌、羯
等胡人,便相繼入侵中國,是為「五胡亂華」。這一場
動亂,導致北方漢人大規模向南遷徙,仕宦的人家多避
難大江南北,當時號曰「渡江」,一般的平民多成群奔
竄,號曰「流人」。秦、雍一帶的流人多走向荊州南遷
,沿漢水逐漸徙入洞庭湖周邊,遠者且進入廣西東部。
司、豫一帶的流人初沿汝水而下鄱陽湖周邊,或至巢蕪
盆地,遠者到達贛南。青、徐一帶的流人循淮水而下,
分布於太湖周邊,更遠的則抵達浙、閩沿海。向南逃難
播遷的漢族,遠者已達閩粵及其邊境,近者仍淹留於潁
、淮、汝三水之間。何喬遠<閩書‧卷152>謂:「永嘉
二年,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
、鄭、詹、丘、何、胡是也。」這八姓至今在福建仍不
失為大姓,詹、丘二姓則有客家人多過甌駱人的趨勢。
甌駱人除歐、駱二姓以外,在這個時期改從漢姓的諒必
不少,就如同後世臺灣原住民所演出者一般。
    <漳州縣志>云:「陳政,光州固始人,唐高宗總章
二年,泉、潮間蠻獠嘯亂,朝廷以政總領嶺南軍事,偏
裨一百三十二員從焉,鎮綏安(今漳浦縣)。政兄敏,嗣
領五十八姓入閩相助。旋政卒,子元光領其眾,戡定蠻
亂,奉命世鎮漳州,遂屯師不旋,墾土招徠,方數千里
無烽火之警,號稱樂土。」後人尊陳元光為「開漳聖王
」,儼然為地方上的守護神,隨著移民的腳步,其分靈
也來到臺灣,至今仍香火鼎盛、神威赫奕,可見其對於
閩南經濟的開發、文明的提攜功不可沒,伴隨其入閩的
隨從及其家屬,與當地的土著也有相當程度的融和與混
化。惟,據徐曉望<閩國史>的研究,陳政、陳元光父子
是河東人,其籍貫並非河南光州固始。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各地的藩鎮形同獨立,朝廷的威信已大不如前。乾符中
仍歲凶荒,人饑為盜,爆發了「黃巢之亂」,總計自其
發難至稱帝,中間曾經其屠殺蹂躪的殆多達十省,尤以
河南西南部、湖北的東部與南部、廣西東南部、廣東中
部和西北部、江西中部與北部、安徽南部與西南部等,
受禍最烈。當時全國最安定而未受害的地方,只有江西
東南部、福建西南部,及廣東東部與東北部等,比較堪
稱樂土,遂成為避難良所。東晉時逃難而棲息於河南西
南部、江西中部與北部,及安徽南部的中原漢人後裔,
遂又有一大部份遷到這裏來避難。
    自黃巢亂後,朱全忠尋於天祐元年(西元904年)弒
唐昭宗,越二年遂受禪為帝,改號為梁,由此遂開五代
割據紛爭的新局。在黃巢敗亡、軍閥逐鹿中原之際,壽
州人王緒於中和元年(西元884年)盜據本州,旋攻陷光
州,向淮河北岸的秦宗權輸誠,被秦宗權表奏為光州刺
史。其後王緒為秦宗權所擊,乃舉光、壽二州兵五千人
,驅吏民渡江,掠九江、南昌、贛州諸地,於光啟元年
(西元885年)陷汀、漳二州,不久王潮又擒殺王緒,自
領其軍。經過整整一年的戰鬥攻下泉州,六年後又發兵
攻打福州,景福二年(西元893年)朝廷以王潮為福建觀
察使。王潮死後,弟王審知代行潮事,至後梁開平三年
(西元909年)遂被命為閩王,而原淹留在潁、汝、淮三
水之間的東晉移民,至此也渡江南下依王潮兄弟。
    泉州是王氏入閩後的主要根據地,王潮和二弟王審
邽的子孫大都定居於此,至今王氏仍為當地大族之一。
然而,漳州是光、壽移民入閩最早佔據的地方,在攻打
泉州以及福州之際,這裏想必都是安置軍眷的後方。漳
州在陳元光入閩之後,人口並未大幅度增長,迄至唐‧
元和年間的人口數為1343戶,倒是在王潮兄弟入閩後,
當地人口數有了較大增長,在閩國前後的百年間,漳州
人口從唐末的千餘戶,增長至宋統領有福建時的24007
戶,百年間人口增長了近十七倍,可見當地漢族主要是
唐末光、壽移民的後裔,而這也是漳、泉二州口音腔調
之所以有些差異的最主要因素。
    閩南語本是中原人與土著語言的混合物,但以中原
的語言為主體。生活在福建範圍內的眾多少數民族在與
漢族多年混居之後,加上他們接受漢文化的自覺努力,
漸與漢族混為一體,形成中華民族的一個分支。閩中原
有的土著人數不多,隋‧大業五年(西元609年)福建僅
有12420戶,馴至唐‧天寶元年(西元742年),福建人口
上升到91186戶、4107587人,一百三十三年間增加了七
倍多。自東晉偏安江左(西元316年)以降,至隋朝總結
了南北分裂之局(西元589年),這兩百七十三年間南遷
的流民與當地土著已徹底的融合。唐中葉以後福建的經
濟明顯遲滯,政府的統計數字不斷下降,玄宗天寶年間
有九萬多戶,憲宗元和年間下降至七萬餘戶,一般認為
這是由於政府賦稅剝削過重,老百姓無法承擔,紛紛逃
離的原故。就在這個景氣低迷的時刻,光、壽二州移民
的到來,無疑為福建帶動新血輪,注入嶄新的生命力。
    宋太祖統一中國(西元960年),結束了五代分爭割
據的局面,使得陸續南下的漢族,得以稍為安適。越一
百六十七年浩劫再起,金人入主中原,宋高宗南渡遷都
臨安。又一百五十二年,臨安陷落,宋恭帝降元。這兩
次動亂,有不少追隨皇室的成員湧進了閩、粵,因而使
福建增加了許多中原的姓氏,當然也少不了皇室的「趙
」姓。惟其規模較先前幾次小得多,所造成的影響也沒
先前幾次那麼大,倒是自唐中葉以後,向海外移民的人
數不斷增加,異域人士在福建落腳生根的也多了起來。
西元1644年清兵入關,明室鼎革,鄭成功「反清復明」
的活動範圍基本上以福建沿海為主,鄭經利用「三藩之
亂」打回故鄉,整個福建都淪為戰場,這個時期的福建
不再是烽火孑遺避難的樂土,反而是大批大批的往海外
移民,尤其是臺灣幾乎成了閩南人的世界。
    古地名、部族名、山水名均即是圖騰名,上古人本
操複音語、奉龍為圖騰,傳說「女媧」造人,實乃最原
始的圖騰名,龍即是鱷,「女媧」音叶龍吟、龍淵、黎
元、弄瓦、南陽、洛陽、鹿邑、臨潁、汝陽、南安、寧
洋、臨安、瑞安、龍游等,倒裝為蚵蠪、游龍、衙內、
吾儂、溫陵、溫嶺、甌寧、鄢陵、永寧、文郎、夜郎、
窩泥、鬱林、甌駱等,分化出龍、鱷兩音。越南最早的
國號「文郎」、漢分南越九郡中的「鬱林」實乃甌駱的
叶音;泉州古名「溫陵」,浙江玉環東北有「溫嶺」,
古地名至今猶忠實的反應出族群分佈的概況。在我所製
作的「中國各省縣名叶音排名表」中,「女媧─臥龍」
的叶音地名在全國高居第二位,「女媧」叶音最多省份
的前兩名是山東、河南,「臥龍」最多省份的前兩名是
廣西、雲南,呈現出一南一北的情況。雲南的「窩泥」
族或作「和泥」族,故「甌駱」音轉為「河洛」,「女
媧─臥龍」又音轉為「女皇─黃龍」,「女皇」叶音前
兩名的省份是廣東、浙江,「黃龍」的叶音則以河北、
廣東最多,「甌駱」實早期遷出中原之「河洛」人也。
    甌駱話有三大最可寶貴之處:(一)文言文中所見先
秦時代的語辭,今猶活生生的存留在甌駱話日常的口語
之中。(二)甌駱話中有不少雙音節的名詞、動詞,常以
國語的倒裝句型出現;其單音節者本是上古複音語省略
所致,而常即是國語的另一半。(三)有史以來大江南北
朝代更迭、戰亂頻仍,百姓不免遷徙流離,更兼操不同
語言的外族數度入主中土,導致國語的讀音發生了很大
的變化,而甌駱大本營的閩南一帶由於遠離戰區、地理
形勢封閉,獨能保留住中原的古音,於歷代變化過程中
的語音也兼容並蓄,堪稱「古漢語的活化石」!
    吾十八年來從事「龍圖騰與複音語」一系列的研究
工作,陸陸續續也已出版了十二本相關的書籍,自證明
了「龍」即是「鱷」後,一個發現緊接著一個發現,其
堪稱比較重大的發現,稍整理便已有兩百個以上之多,
其最具指標性的三個便是:(一)全人類的語言、宗教本
同出一源。(二)「雙音節語」是人類語言的基本型態,
「多音節語」乃「雙音節語」所衍生,「單音節語」是
「雙音節語」省略的結果。(三)古地名、部族名、山水
名------等本皆是圖騰名。三大指標,震聾醒瞶,其他
都是由之衍生而來的產物,欲知其詳請閱拙著「龍圖騰
與複音語系列」諸書。「圖騰」既明,上古史、神話學
、族群遷徙等等的真象大白,從此人類將不再有種族歧
視、不再有宗教戰爭,人文學將邁向一個新的紀元。
    三大指標發現所憑藉的利器是中文、華語,幸好有
了中文、華語,三大指標發現才成為可能,中華文明在
四大發明為舉世公認之後,繼續穩坐人文學科盟主的寶
座。自西元1840年以來,遭西方列強逼迫已超過一個半
世紀的華夏文明終將重新抬頭,學習中文、華語將會是
新時代的主流,甌駱話有朝一日或將取代國語的角色也
不無可能。原地踏步甚或倒退的人文科學已遭自然科學
超越甚遠,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人類庶免自我滅絕之禍!
註一:
    漢武帝既定南越,分其地為九郡:南海、合浦二郡
在今廣東省境內(廣州、合浦),儋耳、珠崖二郡在今海
南島境內(儋縣、崖縣),蒼梧、鬱林二郡在今廣西省境
內(蒼梧、桂平),而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則均在今越
南北圻、中圻,亦即秦時的象郡。(按:趙佗滅安陽王
後,已將象郡析為交趾、九真二郡。)交趾郡治在現在
的河內,九真郡治在現在的清華,日南郡治在現在的順
化。日南的最南屬縣為象林,以隘雲山為界,漢帝國的
領域直抵今之廣南。「陸梁」、「日南」乃是同音的異
譯,「略取陸梁地」云云,舉其最南者以概其餘也。
註二:
    <開元錄>載:「閩州,越地,即古東甌,今建州亦
其地。皆夷種,有五姓,謂林黃是其裔。」林、黃等八
姓既為衣冠仕族,其姓氏自必為熱衷漢化之土著的熱門
選項,這也是其至今仍為大姓的主因之一。
註三:
    長江以南的漢文化發展水平長期落後於北方,這一
情況在唐中後期開始有所變化。唐代的北方人仍將福建
視為「瘴癘之鄉」,不僅落後於浙江、江西等較早開發
的區域,也落後於嶺南、湖湘、四川。福建文化水準的
提高,與北方高素質的移民入閩有很大的關係,五代以
後很少有人再說福建是「蠻夷之鄉」,到了南宋閩學在
福建興起,朱熹嘆曰:「豈非天旋地轉,閩浙反為天地
之中。」福建更成為全國的學術中心了。
註四:
    認真地思考中國人的海洋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
在航海歷史上,閩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國的航海界
一向是由閩人控制的,不論宋元明清、不論官府還是民
間,在航海領域,到處都可發現閩人的作用。
┌──┬──┬────────────────┐
│排名│共計│  音  及  前  二  名  省  份                  │
├──┼──┼────────────────┤
│      1│  140 │有熊(75)滇9陝8──軒轅(65)蘇8豫6  │
│        │        │                                                湘6滇6    │
├──┼──┼────────────────┤
│      2│   107│女媧(57)魯6豫5──臥龍(50)桂7滇6  │
└──┴──┴────────────────┘
┌──┬──┬────────────────┐
│      9│    74 │黃龍(38)燕4粵3──女皇(36)粵5浙3  │
└──┴──┴────────────────┘
*「臥龍」音叶「甌駱」,「黃龍」音叶「Ho-Lo」。
┌─┬─────────┬─┬────────┐
│    │臨海、寧海、仁和    │    │----------                    │
│浙├─────────┤臺├────────┤
│    │海寧                            │    │洄瀾、興隆、雲林│
├─┼─────────┼─┼────────┤
│    │寧化、龍海                │    │南豐、蓮花            │
│閩├─────────┤贛├────────┤
│    │福寧                            │    │浮梁                        │
├─┼─────────┴─┴────────┤
│    │陸豐、陸河、南海、南雄、仁化                        │
│粵├────────────────────┤
│    │興寧、惠來、郁南                                                │
├─┼─────────┬─┬────────┤
│    │仁懷、羅斛                │    │祿豐、梁河            │
│黔├─────────┤滇├────────┤
│    │----------                        │    │富寧、華寧            │
└─┴─────────┴─┴────────┘
┌─┬─────────┬─┬────────┐
│    │蘭封、內黃                │    │寧海                        │
│豫├─────────┤魯├────────┤
│    │河內                            │    │-----                          │
├─┼─────────┴─┴────────┤
│    │寧河、南和                                                            │
│燕├────────────────────┤
│    │撫寧、豐潤、懷柔、獲鹿                                    │
└─┴────────────────────┘
┌─┬─────────┬─┬────────┐
│    │臨安、瑞安、龍游    │    │南安、寧洋            │
│浙├─────────┤閩├────────┤
│    │溫嶺                            │    │甌寧                        │
├─┼──────┬─┬┴─┴────────┤
│    │南澳                │    │納雍                                    │
│粵├──────┤贛├───────────┤
│    │鬱南                │    │安龍、安南、威寧、永寧│
├─┼──────┴─┴───────────┤
│    │樂業、凌雲、隆安、融安                                    │
│桂├────────────────────┤
│    │鬱林、維羅、邕寧、義寧、養利、永寧、恩隆│
├─┼────────────────────┤
│    │樂安、南安                                                            │
│黔├────────────────────┤
│    │武寧、萬年、義寧、安仁                                    │
├─┼────────────────────┤
│    │龍武、寧洱、南安、臨安、瀘永                        │
│滇├────────────────────┤
│    │彝良、宜良、安寧、雲龍、永仁、雲南            │
└─┴────────────────────┘
┌─┬────────────────────┐
│    │南陽、臨潁、鹿邑、洛陽、汝陽                        │
│豫├────────────────────┤
│    │鄢陵、永寧                                                            │
├─┼────────────────────┤
│    │萊陽、萊蕪、臨邑、臨沂、寧陽、樂安            │
│魯├────────────────────┤
│    │----------                                                                    │
├─┼────────────────────┤
│    │臨榆、淶源、饒陽                                                │
│冀├────────────────────┤
│    │永年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