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漢藏語族的漢語系中,在中國境內又可分成北方官
話、西南官話、下江官話、客家話、吳語、粵語、湘語
、贛語、閩語等九大類方言,其中的閩語又可分成兩個
支系,一為俗稱福州話的閩北話,一為俗稱甌駱話的閩南
話。三種操官話的地區薈成一氣,佔去傳統本部大部份
的區域;其他的方言地帶大抵在中國的東南角,散步在長
江三角洲南部、皖浙丘陵、東南丘陵、鄱陽盆地、兩湖
盆地南部、嶺南丘陵等地理區,山川的因素使其被分割
成一個個獨立單位,是以能維持方言的型態至今。
    甌駱話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語言,要讓不懂得甌駱
話的人也能領略甌駱話的特點,莫過於拿來跟國語(普通
話)做一對比。張其昀<中國民族志>第八章第一節討論
中國之方言云:「今日語言最不同之諸省,莫如閩廣。而
一察其不同之點,則不過在乎語音之一部分,至於語法之
組織、詞類之變化,與他省尚屬大同小異。初未如素號
同文之日本,其言語與我國之語音、詞類、語法皆截然
不同,別為一系統也。」所謂「語言最不同」,當是針對
國語(普通話)而言,例如客家話就較甌駱話擁有更多的
國語讀音,然而當前的漢文仍能逐字逐音的翻譯成甌駱
話,甚至還可以有文、白兩種讀法呢!
    錢大昕先生所提出「古無輕唇音」與「古無舌上音
」的理論,對照當今的甌駱話完全吻合,甌駱話至今仍無
輕唇音與舌上音。錢先生「古無」的言下之意,當然是
在他那個年代的普通話裏已有了。當今甌駱話的聲母較
國語多万、兀、ㄗ、ㄐ等音,少ㄈ、ㄓ、ㄔ、ㄕ、ㄖ等
音;韻母較國語多鼻音及入聲,少ㄜ、ㄦ、ㄟ、ㄩ等音,
其中的「ㄈ」即是輕唇音,「ㄓ、ㄔ、ㄕ、ㄖ」等則是
舌上音。由兩者的音素比較看來,甌駱話與國語最重要
的差異之處,除鼻音及入聲的有無之外,端在國語少了
万、兀二音,而此二音實主導音韻變化之精靈也。ㄅ、
ㄆ與ㄇ、ㄈ之間,有賴万的啣接;兀實ㄍ、ㄎ二音轉變
成ㄏ、ㄐ、ㄑ、ㄒ等音的觸媒。
    韓語的「郡」音「Gun」、「軍」音「Kun」、「錦
」音「Kum」、「金」音「Kum」或「Kim」、「江」音
「Kan」、「居」音「Ko」、「求」音「Ku」、「加」
與「佳」皆音「Ka」等,這幾個字的讀音都接近甌駱話
,而國語聲母則變成ㄐ或ㄑ了(按:漢語系的各個方言
均有類似情形,故吾人可確信ㄍ、ㄎ之音較古。)。今
國語ㄐ聲母的字,甌駱話猶多讀ㄍ聲母,國語ㄑ聲母的
字,甌駱話多讀ㄎ聲母,甚至在國語ㄒ聲母的字中,甌
駱話都不乏有讀ㄍ、ㄎ聲母的情形。此外當今國語的音
素中,特多零聲母而ㄧ韻母讀音者,這裏面有一些如「
義」、「雅」等,至今在甌駱話的讀音中,猶保留有較
古、較重之聲母的讀音。其實,這種現象擴大到其他零
聲母的漢字,如ㄚ、ㄛ、ㄜ、ㄝ、ㄢ、ㄣ、ㄤ、ㄥ、ㄞ
、ㄟ、ㄠ、ㄡ、ㄦ、ㄨ、ㄩ等韻母的漢字,也都有同樣
的情形,這是甌駱話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由於中國自古以來盛行文言文,直到近代才開始了
白話文的推行,因此造成了口語與文字的脫節,這種情
形在漢語系的一些方言圈中尤其嚴重。由於口語與文字
間長期的脫節,加上民間大量文盲的充斥,因此遂有不
少讀音背離正確讀音的情形,例如:<字彙>:「亞、堊
、惡本一字。」甌駱話「惡霸」之「惡」從「亞」,不
得其解者遂有「鴨霸」、「壓霸」之說。又如,<集韻>
:「佝,鄙吝也。」國語誤作「摳門」,其引申義在
甌駱話有誤作「龜毛」者,又倒裝即國語所謂的「蘑菇
」。又如,ㄅ、ㄆ、ㄇ、ㄇ通轉,故「假冒」即所謂的
「假ㄅㄠv」、「牛蒡」即所謂的「母」等,除非能
掌握到其意含,否則實不易找到適切的用字。
    甌駱話又以形容詞的豐富為一大特色,即使是動詞,
也有著不一而足的多種用法,這是在漫長歷史的演進中,
涓滴累積而獲致的成果。反觀國語,由於操這種語言的
地帶歷經多次的改朝換代、東北二方外族長期的入侵、
水旱兵災所造成之人民的遷徙流離、不同語系之音素的
滲入等,以致於在國語本身非旦引起了質的變化,在量的
方面也消失了不少。在形容詞方面,甌駱話又尤其以四
個字一組的,如無所不至、粗氣大力、夭壽短命、悽慘
落魄、 年久月深、面青面綠-----等,或三個字一組的,
如烏墨墨、白雪雪、肥雋雋、鈍鍔鍔、笑微微、嫷端端
完董董、戇騃騃、利劍劍、燒燙燙等,為一大特色。
    與客家話相比,明顯的在客家話中包含有較甌駱話
更多的與國語同音或音近的辭彙,這應該不是客家話的
本來面貌,而是大量的國語辭彙混入的結果,近代的甌駱
話也避免不了有了這樣的態勢,如果拿在臺灣的甌駱話
與閩南一帶的做個比較,就顯然可以察覺了。甌駱話最
主要的特點,在於其特多與國語同字但卻又大相逕庭的
讀音,而真象卻是互為古複音語的另一半,例如爿、片本
同一字,而甌駱話「柴爿」的「爿」卻音近「片」、茶
、荼本同一字,甌駱話「茶」卻音近「荼」、骰音近殳,
甌駱話「骰」卻音近「投」、「重」又與「童」同,國
語「撞」從「重」音「ㄓㄨㄤ\」,甌駱話卻從「童」音
「ㄉㄛㄥ下去」,又從龍音「ㄌㄛㄥ上去」、「載」又
與「戴」通,國語「在」音同「載」,甌駱話「在」又音
近「戴」、遂與逐二字形似,甌駱話「遂」又音近「逐
」、適字從嫡,甌駱話「適」又從「摘」音「ㄉㄨ上上
」等,其例多至不勝枚舉,在數量上絕對居漢語系諸方言
之冠,就此一特點加上文白兩種讀法、形容詞之出奇豐
富、保留上古音及中古音之多,古詩詞以今國語讀來多
已失去韻腳,但以甌駱話讀來大多依然協韻等諸多特點,
此甌駱話之所以最有資格被稱做中國語言學上的活化石
也,古之文言固猶多存活於今甌駱語中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