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九月十七日的<字辭辨正>,登出了楊青矗先
生的「艱苦債掛」一文,拜讀之下,見其僅閩南語謂祖母
的「阿嬤」不宜寫作「阿媽」,這一項說對了以外,其他
好多則都是妄擬己意,有些則不知所云,本人特針對其不
當的用字,一一予以辨正,並就教於前輩先進。
    楊先生之「艱苦債掛」已然是他人「艱苦濟卦」的
糾正,卻沒能掌握住這句話的精髓,這個時候用「責怪」
或「炙輠」,都要比「債掛」強得多,人不情不願而又不
得已時,總難免要「責怪」自己的否運,有些人則會小聲
的「嘀咕」,「炙輠」是比喻人言論不窮的樣子,這個音
在國語就成為低聲說話的「嘰咕」。
    閩南語形容「亂七八糟」的「窳劣駁雜」,長久以
來被許多人誤解為典出新疆的「烏魯木齊」,楊先生主
張的「烏魯沐債」,簡直不知所云。<廣韻>:「挩,除也
、誤也、遺也。」「債挩」如何能作「如債臺高築那樣
做事摔東摔西」解?其實,這個時候閩南語的正確用字是
「祭獺」,其倒裝句就是「獺祭」,水獺進食之前會先將
食物洗刷乾淨,逐一排列在其所營造的壩堤上,看起來就
好像在祭拜的樣子,所以閩南語就因誤以為其「可以吃
卻不吃」,而把人們暴殄天物的行為稱為「祭獺」或「
獺祭」,後者多被誤作「討債」。此外,水獺有食物不忙
著吃的行為,在人們的心目中簡直窮極無聊,因此閩南語
又引申類似行徑為「獺(ㄊㄢ下入 ㄌㄚ)」或「獺
(ㄌㄚ下去 ㄊㄝㄣ)」,後者每被誤作「樂天」。
    <說文>:「呣,古文謀字。」楊先生卻拿「呣」字當
「莫」或「不」字用,想必不知閩南語的「不」可讀音
近「姆」吧?此外其自創的「立心卡」、「下上加入」
兩字,直接寫做「較」、「的」,難道不可以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古漢語的活化石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